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凉山盐源职业中学(四川盐源职中)

四川凉山盐源职业中学(四川盐源职中)

四川凉山盐源职业中学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推动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学校始建于1987年,2018年迁入新校区后办学条件显著提升,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开设农业机械、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等14个专业。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以“职教扶贫”为核心,通过“校企双元育人”“东西部协作”等模式,为凉山地区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其办学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盐源县农业大县和旅游资源禀赋设置专业;二是构建“汉语+职业技能+民族文化”课程体系,适应少数民族学生需求;三是通过“订单班”“顶岗实习”实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2%。然而,受限于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水平,学校在师资结构、实训设备、产教融合深度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四	川凉山盐源职业中学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设施

盐源职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建有汽车维修、电子技术、现代农业等6大实训中心,实训设备总值达2300万元。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专任教师15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38%。学校与西昌学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近三年累计获得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4500万元。

指标盐源职中四川藏区职中均值全国农村职中均值
生均教学设备值(元)780062005800
师生比1:181:221:16
企业捐赠设备占比21%15%18%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形成“农业+文旅+现代服务”三大专业集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拓展模块”结构,引入“彝绣工艺”“摩梭文化”等地方非遗课程。2022年新增新能源汽车、直播电商等4个新兴专业,淘汰畜牧兽医等2个传统专业。

专业类别专业数省级重点专业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占比
现代农业类5240%
文旅服务类4155%
信息技术类3060%

三、学生结构与升学就业

在校学生中93%来自彝汉双语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占比达67%。2022届毕业生升学率41%(其中高职单招录取率32%),直接就业率59%,主要流向成都、西昌等地制造业和服务业。学校与通威集团、蜀南文旅等企业建立“订单班”培养机制。

指标2020届2021届2022届
毕业生总数823915987
升学比例38%43%41%
本地就业比例62%58%55%

四、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县联动”引进专业教师23人,组建“大师工作室”5个。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选派87名教师赴杭州、成都等地企业实践。目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18%,较2018年提升12个百分点。

五、产教融合实践

与京东西南基地共建“电商人才孵化中心”,与邛海文旅集团合作开发“泸沽湖导游”定制课程。2022年承接凉山州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300人次。

六、教育扶贫成效

设立“雨露计划”专项资金,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800万元。开展“技能扶贫”短期培训,覆盖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2100人。毕业生创业带动家庭年均增收超2.4万元。

七、民族文化传承创新

将彝族漆器工艺、摩梭母屋建筑技艺纳入选修课程,开发《凉山非遗数字馆》校本教材。组建民族歌舞团,连续三年获得省级职业院校文艺汇演一等奖。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二是“双师型”教师缺口达35%,三是县域产业升级与专业适配存在时间差。建议通过建设“跨市域职教联合体”、搭建“技能大师流动站”、开发“微证书”课程体系实现突破。

盐源职中的发展轨迹折射出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共性特征:在政策倾斜中快速成长,在产业转型中动态调整,在文化传承中塑造特色。其经验表明,欠发达地区职教发展需坚持“在地化”与“现代化”双重导向,既要扎根乡土培育实用技能,又要对接东部产业转移趋势。未来应重点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探索“东西部学分互认”机制,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工具。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