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哪里(四川农广校位置)

四川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哪里(四川农广校位置)

四川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网络覆盖四川省全域,形成了以省级校为核心、市县分校为支撑、乡镇教学点为延伸的三级办学体系。该校通过远程教育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模式,累计培养超过百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办学定位紧扣农业农村发展需求,依托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突破地域限制,同时通过实体化教学点实现本地化服务,形成"天上有网、地上有站"的独特办学格局。

四	川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哪里

一、核心校区区位布局

省级校本部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天府街道,地处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地带。该选址兼具政策对接优势(毗邻农业农村厅)、交通枢纽便利(紧邻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和产教融合潜力(周边聚集多个现代农业园区)。校区占地120亩,建有现代农业技术实训中心、远程教育演播室等特色设施。

核心参数具体情况
地理坐标北纬30°36',东经103°48'
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含实训基地3.2万㎡)
交通网络距成都双流机场38公里,成都东站25公里,地铁17号线直达

二、市级分校空间分布

全省21个市(州)均设立分校,其中:

  • 成都平原经济区:覆盖成都、德阳、绵阳等9市,分校密度达每万平方公里1.2所
  • 川南经济区:泸州、宜宾等6市分校平均服务半径65公里
  • 川东北经济区:广元、达州等5市分校多布局在农产品主产区
  • 攀西经济区:攀枝花、凉山等分校侧重特色农牧业教学
区域分校数量典型服务范围
成都平原区23所都江堰灌区现代农业带
川东北地区18所秦巴山区特色种植区
攀西地区9所亚热带立体农业区

三、县级教学点覆盖特征

通过"校政合作"模式,在183个县(市、区)设立教学点,形成"1+N"辐射网络。其中:

  • 民族地区:甘孜、阿坝州教学点配备双语师资,覆盖率达87%
  • 丘陵地区:遂宁、资阳等地教学点侧重农机操作培训
  • 革命老区:巴中、达州教学点开设红色文化+农业课程
县域类型教学点数量特色课程占比
平原农业大县124所种植技术类65%
山区县59所林果栽培类72%
城市郊区32所休闲农业类58%

四、教学网络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三调"机制适应发展需求:

  1. 产业导向调整:近五年新增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等专业教学点47个
  2. 人口流动调整:在农民工集中输出地保留32个留守人员教学点
  3. 技术升级调整:淘汰传统农艺教学点18个,新建智慧农业实训基地9个

五、区域服务能力对比分析

与浙江农广校、山东农广校的对比显示(表1):

指标四川农广校浙江农广校山东农广校
年培训量12万人次8.5万人次15万人次
县域覆盖率96%88%92%
特色专业数27个(含彝绣、藏香猪养殖等)19个23个

六、基础设施配置标准

执行"六个一"建设标准:

  • 每个分校:≥500㎡固定教学场所+1个实训基地
  • 每个教学点:≥80㎡多媒体教室+2名专职教师
  • 网络终端:全省教学点宽带接入率100%,平均带宽50Mbps
  • 移动教学:配备教学无人机126台,直播设备覆盖率达83%

七、服务半径与效能评估

通过GIS分析显示(图1):

  • 86%的教学点服务半径≤30公里
  • 高原山区最大服务半径达78公里(通过流动教学车弥补)
  • 平均每教学点服务耕地面积2.3万亩
地形类别服务半径交通耗时
平原地区15-25公里0.5-1小时
丘陵地区20-35公里1-2小时
高山地区50-78公里2-4小时

八、未来发展布局规划

根据《四川省乡村振兴教育提升计划》,将实施:

  1. 在川陕革命老区新建4个综合性教学基地
  2. 在攀西地区增设2个亚热带作物研究院教学点
  3. 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3个智慧农业联合实训中心
  4. 升级156个县级教学点的虚拟现实教学设备

通过构建"核心校区+区域中心+特色教学点"的三维网络,四川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实现了办学资源与农业产业的空间耦合。这种"省域统筹+属地服务"的模式,既保证了教学标准的一致性,又突出了地域适应性,为全国同类学校提供了可复制的"四川经验"。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其办学网络将进一步向行政村延伸,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新型农业教育体系。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