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自1987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实用人才”为宗旨,形成了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开设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旅游服务等6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本地产业人才供给占比超过75%,成为川南地区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基地。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兴文县农业技术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2019年被认定为“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定位聚焦“三个对接”:专业设置对接竹产业、页岩气开发等县域主导产业;人才培养对接五粮液集团、蜀南竹海景区等区域龙头企业;社会服务对接乡村振兴与技能扶贫。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87-2007年 | 农业技术中学阶段 | 培养基层农技人员超3000人 |
2008-2018年 | 省级重点中职建设 | 创建4个省级重点专业 |
2019年至今 | 示范校创建 | 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基地9个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集群+岗位模块”课程体系,重点打造竹制品加工、页岩气开采技术等特色专业。其中,竹工艺专业与蜀南竹海景区合作开发“竹艺大师工作室”,实现教学与生产一体化。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对口就业率 |
---|---|---|---|
现代农业 | 竹制品设计、生态种植技术 | 蜀南竹海文旅集团 | 96.8% |
智能制造 | 数控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 | 五粮液精密机械公司 | 94.5% |
信息服务 | 物联网应用、电商运营 | 京东云川南服务中心 | 92.3%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聘请企业技术骨干42人担任兼职教师。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开发活页式教材12套,实训设备总值达3200万元。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时长 |
---|---|---|---|
专任教师 | 132 | 70.6% | 年均45天 |
企业兼职教师 | 42 | 22.5% | - |
高级职称教师 | 58 | 31.0% | - |
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创新“厂中校+校中厂”模式,与五粮液集团共建酿酒实训工厂,与竹海景区联合开发研学旅行项目。近五年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1260人,企业接收顶岗实习超2000人次。
- 与蜀南竹海文旅集团共建竹艺非遗传承基地
- 与页岩气产业园区联合开设钻井技术订单班
- 与京东西南分公司共建电商直播人才孵化中心
五、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占比43%。毕业生升学率从2018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35%,本科上线人数年均增长18%。
年份 | 升学人数 | 就业人数 | 培训人次 |
---|---|---|---|
2021 | 328 | 1562 | 4200 |
2022 | 415 | 1487 | 4500 |
2023 | 532 | 1398 | 3800 |
六、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1.2亿元建成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现代农业实训馆等6大实训基地,实训工位达2800个。数字化校园覆盖率100%,安装物联网设备300余台套。
七、质量保障与特色创新
建立“五维一体”质量评价体系,将企业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创新“技能银行”制度,学生可通过竞赛获奖、专利发明兑换学分。开发《苗族文化传承》等本土化校本课程14门。
八、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面临专业链与产业链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压力大等挑战。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学校正着力打造跨区域职教联盟,申报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校,力争三年内创建职教本科合作试点。
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形成“立足竹乡、服务川南、辐射成渝”的办学格局。未来需在智慧校园建设、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持续突破,为西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兴文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