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绵阳泛美飞行职业技术学装(绵阳泛美航空职院)

绵阳泛美飞行职业技术学装(绵阳泛美航空职院)

绵阳泛美飞行职业技术学装(以下简称“绵阳泛美”)作为中国首家民营飞行学院,依托泛美教育集团航空产业资源,构建了以飞行技术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学院聚焦民航飞行员、航空维修、空中乘务等专业领域,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拥有CCAR-141部航校资质认证,具备系统性飞行训练能力;二是配备全真航空器实训设备及D级飞行模拟训练中心;三是与航空公司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5%。然而,在师资国际化水平、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及区域航空产业配套资源整合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绵	阳泛美飞行职业技术学装

一、地理区位与空域资源

学院选址于绵阳市北川通用机场旁,地处成渝经济圈与关中平原交汇带,半径300公里内覆盖成都双流、绵阳南郊、西安咸阳等8个运输机场。该区域年平均飞行小时数达2800小时,能见度优良天数占比超75%,为飞行训练提供稳定气象条件。

指标 绵阳泛美 中飞院德阳校区 西安航天基地航校
空域覆盖率 92% 85% 78%
机场直线距离 3.2公里 15公里 22公里
年可用训练日 265天 240天 230天

二、专业架构与课程体系

学院设置飞行技术、定翼机维修、直升机驾驶等7个航空类专业,采用“3+3”分段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包含航空气象学、飞机系统原理、仪表飞行程序等42门专业必修课,实践课程占比达65%。特别设立航空英语强化班,ICAO英语考试通过率达8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培养维度 绵阳泛美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民航大学
理论实践比 3:7 4:6 3.5:6.5
执照考取周期 2.8年 3.2年 3.5年
机型覆盖 C172/DA40/R22 C172/PA44 B737/ARJ21

三、师资队伍结构特征

现有专任教师156人,其中持有民航局检查员资格12人,FAA/EASA认证教员23人。实施“双师型”培养计划,要求理论教师每学年完成不少于40小时飞行实践,实践教师需通过ICAO英语4级考核。近三年累计选派37名教师赴美国普莱斯特航空学院进修。

师资类型 绵阳泛美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 68% 52% 89%
行业经历≥5年教师 73% 48% 61%
持照教员比例 82% 67% 95%

四、教学装备配置标准

建有总面积2.3万㎡的航空实训中心,包含3台D级飞行模拟器、2架CE-520教练机及全套A320机务维修平台。重点设备参数达到民航局CCAR-66部认证要求,单台FTD模拟训练系统可承载4000小时/年的高强度训练。

  • 飞行模拟训练中心:配备3台赛斯纳172全动模拟机,支持II类盲降训练
  • 航空发动机维修车间:涵盖CFM56-5B至LEAP-1A多种型号试验台架
  • 航空电子设备实验室:集成ADS-B、TCASⅡ等航电系统测试平台

五、校企合作网络布局

与东方航空、四川航空等12家航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设立“东航订单班”“川航大毕改班”等定向培养项目。合作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如吉祥航空派出B787机型教员团队参与ETOPS课程设计。近三年累计输送飞行员427名,机务人员689名。

合作类型 合作企业数量 年输送规模 岗位匹配度
航空公司 12家 300+人/年 91%
MRO企业 8家 280+人/年 87%
通航公司 5家 120+人/年 78%

六、学生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传统航空公司外,12%选择通航领域,8%进入航空制造企业。薪酬数据显示,副驾驶首年平均年薪达38万元,5年内晋升机长比例达67%。学院建立终身教育档案系统,为毕业生提供持续执照升级培训服务。

  • 典型就业去向:三大航司占45%,地方航空公司占32%,民航科研院所占15%,国际航校占8%
  • 执照获取情况:商用执照通过率94%,仪表等级通过率89%,多发等级通过率76%
  • 晋升速度对比:较行业平均缩短9个月晋升周期

七、校园基础设施配套

占地面积580亩的校区按照ICAO标准建设,设有独立航空燃油供应站和气象观测站。学生公寓配备航空主题文化空间,图书馆藏有FAA/CAAC法规文件等专业文献2.3万册。投资1.2亿元建设的滑行道训练区可模拟复杂地面保障场景。

设施类别 绵阳泛美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飞行训练空域 专属训练区+公共运输空域 划设训练走廊 独立训练空域
机队规模 12架(含2架直升机) 8架固定翼 45架各型飞机
模拟机数量 3台D级+2台FTD 2台D级+4台FTD 15台D级+8台FTD

八、行业发展竞争优势

相较于传统航校,绵阳泛美创新采用“航空+数字”培养模式,开发VR驾驶舱认知系统和AI航务协同训练平台。与腾讯云计算共建航空大数据实验室,在航班优化、空管协同等领域形成6项专利成果。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人才培养效率提升23%,单位训练成本降低18%。

面对民航业年均12%的人才缺口增长,学院通过“西部翱翔计划”拓展东南亚市场,已为越南、柬埔寨等国培养飞行学员86名。未来规划建设航空医疗救援培训中心,填补国内空白领域人才培养需求。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