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中职作为西南地区机械制造类职业教育的标杆院校,始终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育人体系。学校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形成了涵盖数控加工、机电设备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等12个核心专业的集群化布局,其中数控技术专业被列为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32家装备制造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在区域产业升级中发挥了显著的人才支撑作用。

一、学校基础概况
指标项 | 数据详情 |
---|
建校时间 | 1967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
办学性质 | 公办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
校区面积 | 主校区占地120亩,实训基地80亩 |
在校生规模 | 中职学生4800人,技师班800人 |
师资配比 | 理论教师126人,实习指导教师98人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制造技术+智能控制”专业群,形成三级课程体系:
- 基础层:通识课程占比30%(含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
- 核心层:专业课程占比50%(如数控编程、PLC控制技术)
- 拓展层:前沿课程占比20%(工业机器人运维、3D打印技术)
重点专业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数控加工(省特色专业) | Mastercam建模、多轴加工技术 | 数控车工/铣工中级 |
机电设备维修 | 液压气动系统调试、自动化生产线装调 | 电工/钳工高级 |
工业机器人应用 | 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视觉系统应用 | 工业机器人操作员 |
三、师资队伍建设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高级职称教师 | 42人 | 33.3% |
双师型教师 | 89人 | 70.6% |
企业兼职导师 | 56人 | - |
教师团队包含“四川工匠”2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近五年完成企业技术攻关项目27项,开发校本教材14部,形成“理论教学+技能传承+技术创新”的三维能力结构。
四、教学设施配置
类别 | 数量 | 技术水平 |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 8个实训室 | 配备DMG五轴加工中心、ABB机器人工作站 |
虚拟仿真平台 | 2套系统 | 支持数控加工、电气装配VR训练 |
企业捐赠设备 | 价值1200万元 | 包含西门子工业自动化生产线 |
实训设备总值达8500万元,生均设备值1.7万元,超过省级重点技工学校标准40%。
五、就业质量分析
年份 | 就业率 | 对口率 | 平均起薪 |
---|
2021 | 98.2% | 83.5% | 4850元/月 |
2022 | 98.7% | 85.2% | 5120元/月 |
2023 | 99.1% | 86.5% | 5380元/月 |
典型就业单位:中国航发成发、成都地铁运营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其中62%进入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
六、学生管理模式
- 军事化管理:实行6S宿舍管理制度,每日内务评分纳入德育考核
- 成长档案:记录技能等级晋升、竞赛获奖等职业发展轨迹
- 双创教育:设立500万元创业基金,孵化学生项目17个
项目 | 实施方式 | 覆盖率 |
---|
技能竞赛 | 校-市-省-国家四级选拔机制 | 92%学生参与 |
素质拓展 | 工业机器人社团、CAD创新工作室 | 85%会员参与 |
国际交流 | 德国双元制课程引进、新加坡研学项目 | 6%学生参与 |
七、校企合作模式
合作类型 | 代表企业 | 合作内容 |
---|
订单培养 | 一汽丰田、格力电器 | 设立"丰田班""格力冠名班" |
生产性实训 |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 承接航空零部件加工任务 |
师资共享 | 西门子(中国) | 派遣工程师担任兼职导师 |

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厂中校"3个,近三年累计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823人,企业满意度达97.6%。
八、社会服务能力
- 职业培训:年培训量达1.2万人次,包含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项目
- 技术研发:近五年完成横向课题14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300万元
服务领域 | 典型案例 | 社会效益 |
---|
脱贫攻坚 | 凉山州技能扶贫专项计划 | 培养建档立卡学生237人 |
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学校已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未来需在智能化教学升级、国际化标准引进等方面持续发力,巩固其在西南地区技工教育领域的引领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