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巴中技术职业学校是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发展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学校依托巴中市“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构建了涵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体系,并与多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训设施建设、推行“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数据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超80%,在川陕渝地区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受限于区域经济基础和教育资源分配,学校在高端设备投入、师资梯队建设及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的深化路径与数字化转型模式。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四川巴中技术职业学校创建于2012年,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直属巴中市教育局管辖。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4200余人,教职工280人,开设18个专业方向。
指标 | 巴中技术职业学校 | 达州技师学院 | 广元职高 |
---|---|---|---|
创办时间 | 2012年 | 1978年 | 1985年 |
校区面积 | 120亩 | 350亩 | 180亩 |
实训设备总值 | 3800万元 | 1.2亿元 | 6500万元 |
对比可见,巴中技校作为后发院校,硬件规模与老牌职业院校存在差距,但通过专项投入已形成覆盖农业、工业、信息技术三大领域的实训体系,其中现代农业实训基地被纳入省级示范性项目。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巴中市“文旅康养、绿色农业、新能源”三大产业布局,重点建设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现代农业技术等骨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实训”三级架构,实行“1+X”证书制度(如表)。
核心专业 | 主干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电控系统检修、动力电池技术、智能网联技术 | 电工证、新能源汽车维修证 |
直播电商服务 | 短视频创作、社群运营、农产品营销策划 | 电子商务师证、直播销售员证 |
现代农业装备应用 | 农机操作与维护、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产品加工 | 拖拉机驾驶证、农艺工证 |
相较于传统职校,该校课程更注重“本土化”改造,例如将巴山民宿设计、秦巴道地药材加工等地域特色内容融入教学,同时与京东、比亚迪等企业共建课程标准,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百工程”(百名企业技师进课堂、百名教师下企业),现有专任教师中“双师型”占比68%,聘请行业专家32人担任兼职教师(如图)。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正高级职称教师 | 12 | 4.3% |
副高级职称教师 | 45 | 16.1% |
硕士研究生教师 | 86 | 30.7% |
企业兼职教师 | 32 | 11.4% |
横向对比显示,巴中技校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低于全省中职均值(全省平均高级职称占比25%),但通过“校企双聘”机制有效弥补实践教学短板。例如,与巴中文旅集团共建“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室”,引入竹编、根雕等传统技艺导师,形成特色师资优势。
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构建“四层递进”合作模式:顶层战略协议(与政府、行业)、中层专业共建(与企业)、基层实训基地共享(校企设备联动)、末梢订单培养(如图)。
- 战略合作:与巴中经开区签订《产业人才定向培养协议》,年输送技术人才600余人
- 专业共建:联合通威太阳能开发“光伏设备运维”定制班,课程由企业工程师主导
- 实训基地:京东电商学院配备价值200万元智能仓储设备,供学生实操
- 订单培养:与蜀茶集团开展“茶艺与茶营销”订单班,毕业生留用率达92%
该模式较周边职校更具系统性,但合作企业仍以本地中小型为主,世界500强企业参与度低于成都、绵阳等地同类院校。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建立“三维评价”就业跟踪体系,近五年数据显示(如表):
年份 | 就业率 | 对口率 | 升学率 |
---|---|---|---|
2019 | 93.2% | 78.5% | 12.3% |
2022 | 96.5% | 82.1% | 15.8% |
2023 | 95.7% | 80.4% | 16.9% |
就业区域集中在成渝经济圈(占65%),从事技术岗位平均起薪4500元,显著高于川北地区中职平均水平。但升学渠道集中于省内高职,进入应用型本科比例不足5%,职业晋升天花板问题凸显。
六、社会服务与扶贫成效
学校深度参与秦巴山区脱贫攻坚,近三年开展技术培训1.2万人次,重点案例包括:
- “巴山工匠”培育计划:为乡镇培养农机维修、电商运营等技能人才2300人
- “乡村振兴巾帼班”:针对留守妇女开设家政服务、直播带货课程,结业就业率91%
- “技能下乡”活动:组织师生赴偏远乡镇开展养殖技术、茶叶种植等现场指导48次
相较纯学历教育院校,该校在社会培训规模上超过部分高职院校,但高端培训项目(如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占比偏低,服务产业升级能力有待提升。
七、数字化建设与教学创新
学校投资8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系统,包含:
平台名称 | 功能模块 | 应用场景 |
---|---|---|
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 3D设备拆装、工艺流程模拟 | 汽修、电子专业远程教学 |
学业预警系统 | 成绩分析、行为画像 | 精准帮扶后进学生 |
数字资源库 | 微课视频、虚拟标本库 | 支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
虽已实现基础信息化覆盖,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程度弱于发达地区职校,且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速度滞后于硬件更新速度。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学校当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 区域经济制约:巴中GDP居全省末位,财政对职教投入受限,设备更新依赖上级专项资金
- 生源质量分化:县域职校普遍面临优质生源流失问题,2023年新生中考平均分较成都职校低120分
- 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企业参与停留在“设备捐赠+顶岗实习”层面,核心技术研发合作尚未破局
建议通过以下路径突破: 1. 争取成渝双城经济圈职教联盟资源,开展跨区域专业共建 2. 深化“股权合作”模式,吸引企业以技术、设备入股实训基地 3. 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团队”体系,提升社会服务附加值
四川巴中技术职业学校作为秦巴山区职教标杆,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成效显著。其“扎根乡土、校企共生”的办学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有益借鉴,但需在数字化转型、高端资源整合等方面加速突破。未来可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打造“革命老区职教改革试验区”,通过跨省域资源共享、产业链协同育人,实现从区域性职校向全国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