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绵阳省农业学校作为西南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始终秉承“扎根三农、服务乡村振兴”的办学理念。学校始建于1958年,历经三次重大改制,现已形成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核心,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化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体系。校园占地860亩,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与省农科院、新希望集团等30余家单位建立深度合作。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超1.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在四川省中等农业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中稳居前三。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绵阳农业合作化学校,199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普通中专,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当前定位为“区域现代农业技术人才摇篮”,重点服务川北地区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推广”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58-1997 | 初创期(农业技术培训班) | 培养基层农技员3000余人 |
1998-2011 | 规范化建设(省部级重点中专) | 获中央财政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
2012至今 | 示范引领(国家改革示范校) | 开发农业农村部规划教材8套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农业产业链+数字技术”专业集群,开设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物联网应用等12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推行“季节分段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农时实践有机结合。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种植技术类 | 无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 | 农作物植保员(高级) |
养殖技术类 | 动物疫病防控、饲料配方设计 | 畜禽繁殖工(二级) |
智慧农业类 | 农业大数据分析、无人机植保 | 农业物联网工程师 |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职工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聘请行业专家32人担任兼职导师。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培育省级教学名师4人,组建跨院校教学团队3个。
师资类型 | 人数 | 代表性成果 |
---|---|---|
教授级高工 | 12 | 主持制定省农业标准5项 |
企业技术总监 | 9 | 联合开发智能灌溉系统 |
博士研究生 | 26 | 发表SCI论文40余篇 |
四、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四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第1学期认知实习→第2学期单项技能训练→第3学期综合项目实训→第4学期顶岗实习。校内建有智能化温室、精准畜牧场等实训场所,校外与23家农业龙头企业共建实习基地。
五、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000人次,技术帮扶覆盖32个贫困村。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队,近五年推广新品种17个、新技术23项,创造经济效益超2亿元。
六、产教融合创新
与京东农场共建“智慧农业产业学院”,开发《农产品电商运营》等定制课程。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近三年学生参与技术研发项目28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
七、国际化发展
与泰国清迈农业学校建立姊妹校关系,开展“中文+农业技术”国际推广项目。承接商务部援外培训任务,累计为老挝、缅甸等国培训农业官员127人。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传统专业吸引力下降、县域经济支撑力不足等问题。拟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学院、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改革、拓展国际产能合作等举措实现转型升级。
该校在七十年发展历程中,始终与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同频共振。通过构建“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生态,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合作、服务乡村振兴等维度持续发力,为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