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全县职业学校是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83年,历经多次转型与升级,现已形成以职业教育为核心,集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办学体系。学校立足天全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旅游、智能制造等地方支柱产业,构建了“升学有路径、就业有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教学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学校开设12个中职专业,在校生规模达2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成为川西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
一、办学定位与特色
天全县职业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产业升级”为宗旨,明确“技能立校、产教融合”的办学方向。学校结合天全县“生态经济强县”战略目标,重点布局旅游服务、现代农业、机械加工等专业群,形成“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模式。例如,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直接服务川茶产业,电子商务专业支撑农村电商发展。
学校创新提出“三阶递进”培养体系:一年级夯实基础技能,二年级强化岗位实训,三年级开展顶岗实习,实现“教室-实训室-企业”三级跨越。此外,与四川农业大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3+2”升学通道,近三年升学率提升至30%,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路径。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加工制造、信息技术、旅游服务、财经商贸四大专业大类,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茶叶生产与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市级特色专业3个。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根据县域企业用工需求优化招生比例,例如2023年新增新能源汽修方向,停招传统纺织专业。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对应产业 | 2023年就业对口率 |
---|---|---|---|
现代农业 | 茶叶生产与加工 | 川茶产业 | 92% |
机械制造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新能源汽车产业 | 88%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应用 | 数字经济 | 75% |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界选修”结构,引入1+X证书制度,将茶艺师、电工等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2023年数据显示,学生双证获取率达83%,较2020年提升15个百分点。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占比68%。通过“内培外引”策略,近三年选派45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参加职业教育研修,引进企业技术骨干12人担任兼职教师。
年份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 | 企业实践周期(月/年) |
---|---|---|---|
2020 | 53% | 18% | 2.3 |
2023 | 68% | 26% | 3.7 |
教师发展实施“青蓝工程”,建立“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工作室”成长梯队。2023年数据显示,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7人次,较2020年增长40%。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德育为先、技能为本、双创赋能”的培养体系,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改革。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本地就业占比62%,主要分布在制造业(35%)、服务业(28%)、农业(19%)领域。
指标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升学率 | 26% | 29% | 32% |
平均薪资(元) | 3800 | 4100 | 4500 |
雇主满意度 | 87% | 90% | 92% |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2023年孵化学生创业项目8个,其中“茶旅融合VR体验馆”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带动30余名毕业生返乡就业。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蜀茶集团、京东物流、奇瑞新能源等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中厂”12个,形成“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例如,与川西茶业合作开设“茶匠班”,企业全程参与课程设计,提供实训设备价值超500万元。
合作类型 | 企业数量 | 覆盖专业 | 2023年订单培养学生数 |
---|---|---|---|
现代学徒制 | 8家 | 汽修、数控 | 215人 |
产学研联合体 | 5家 | 茶叶、电商 | 187人 |
顶岗实习基地 | 15家 | 全专业 | 632人 |
产业学院建设成效突出,2022年成立的“天全生态旅游产业学院”整合县域酒店、景区资源,开发《民宿运营实务》《研学旅行设计》等特色课程,实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
六、基础设施与教学条件
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建有茶叶加工、智能网联汽车等实训中心8个,实训设备总值3200万元。其中,茶叶审评与加工实训室为省级标准化基地,可模拟从鲜叶处理到成品包装全流程。
类别 | 面积(㎡) | 设备值(万元) | 2023年使用频次(次/周) |
---|---|---|---|
茶叶加工实训中心 | 800 | 280 | 15 |
汽车维修实训中心 | 1200 | 550 | 23 |
电子商务实训室 | 400 | 180 | 18 |
数字化校园建设加速推进,2023年投入300万元建成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覆盖茶树种植、机械加工等6个专业领域,疫情期间保障了92%的课程线上教学需求。
七、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涵盖茶艺、电商直播、养老护理等项目。与县农业农村局合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农技员”计划,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47人。
服务项目 | 年培训量 | 取证率 | 扶贫关联度 |
---|---|---|---|
茶艺师培训 | 1200人 | 95% | 85%学员来自茶叶产区 |
电商直播培训 | 800人 | 88% | 带动63家网店开业 |
农机操作培训 | 450人 | 92% | 覆盖23个贫困村 |
技术帮扶成效显著,2023年师生团队为14家企业解决茶叶冷藏、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等技术难题,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800万元。
八、挑战与未来发展策略
当前挑战:一是县域经济结构限制高薪岗位供给,二是新兴产业对应师资储备不足,三是实训设备更新速度滞后于技术迭代。
应对策略:启动“双师双能”提升计划,每年选派20名教师赴头部企业实践;深化与成渝地区职业院校的结对帮扶,共建共享虚拟仿真资源库;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三年内投入1500万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未来五年,学校计划打造“西部茶业职业教育高地”,重点建设茶文化国际传播、智能农机装备维护等特色专业,力争实现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目标。
天全县职业学校通过精准对接地方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形成具有鲜明山城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校正从技能培养向生态素养培育延伸,从单一就业导向向多元价值创造转型,其“扎根县域、服务产业”的实践路径为同类县域职校提供了可参考的发展样本。随着数字技术赋能和产业升级加速,学校需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提升服务能级,方能实现“办一所校、兴一方业”的长远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