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邡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4年,前身为什邡市职业中学,201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教职工240人。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模式,开设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12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为省级重点专业。近年来,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与本地企业深度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闭环体系。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建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等现代化教学场所,并与京东、比亚迪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指标项 | 什邡职业技术学校 | 德阳市其他职校 | 四川省平均水平 |
---|---|---|---|
占地面积(亩) | 120 | 80-100 | 150 |
在校生规模 | 3200 | 2000-2500 | 3500 |
生均实训设备值(万元) | 1.2 | 0.8 | 1.0 |
学校基础设施对标省内一流水平,拥有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等6大实训中心,配备价值3800万元的先进设备。相较于德阳市其他职校,其实训场地面积和设备总值均领先20%-30%,但在校园面积上略低于全省中职校平均规模。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专业类别 | 重点专业 | 核心课程 | 就业方向 |
---|---|---|---|
装备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 | 机械制图、CAD/CAM、数控编程 | 机械制造企业 |
信息技术 | 电子商务 | 网络营销、物流管理、数据分析 | 电商企业/物流公司 |
交通运输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汽车构造、故障诊断、新能源技术 | 4S店/车企 |
专业布局紧密围绕成德绵产业带需求,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北京精雕集团合作开展“学徒制”培养,课程中实践课占比达65%。相较于传统职校,该校引入“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工业机器人操作等新兴技能认证,课程更新频率较同类学校快1-2年。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团队
师资类型 | 数量 | 占比 | 行业经验(年) |
---|---|---|---|
正高级教师 | 15 | 6.3% | 10-15 |
双师型教师 | 112 | 46.7% | 5-8 |
企业兼职导师 | 43 | 17.9% | 8-12 |
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比例显著高于全省中职校均值(38%),且每学期选派20名教师赴德国博世等企业研修。与企业联合开发的《智能制造单元运维》等教材已被多校采用。但正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仍低于省内顶尖职校(如成都工业职校的12%)。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 合作企业层级高:与京东亚洲一号仓、比亚迪成都基地签订“订单班”协议,年输送实习生超500人
- 实训基地共建:联合长城汽车打造智能化实训车间,设备由企业无偿提供并定期更新
- 人才培养标准对接:参照德国双元制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达70%
相较区域内职校,该校校企合作深度领先,例如与京东物流合作的“仓储管理订单班”实现“学费减免+实习津贴”模式,学生月均收入达3000元,远超普通顶岗实习标准。
五、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年份 | 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升学率 |
---|---|---|---|
2020 | 98.2% | 89.5% | 12.3% |
2021 | 98.7% | 90.1% | 14.6% |
2022 | 99.1% | 91.3% | 16.8% |
就业质量指标持续提升,2022年毕业生进入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67%,较三年前增长22个百分点。升学通道方面,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3+2”贯通培养项目,年均输送150名学生。但升学率仍低于成都、绵阳等地同类学校(普遍超25%)。
六、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 年培训量突破1万人次:为本地企业员工提供数控编程、电商运营等技能提升培训
- 技术扶贫成效显著:累计培养藏区“9+3”免费教育学生480人,就业安置率100%
横向对比显示,该校社会培训收入占年度总经费的28%,高于德阳市职教系统平均值(19%),但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仍弱于 建成覆盖全校的5G智慧校园网络,开发《虚拟仿真加工》等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疫情期间实现100%线上教学。与 面对产业升级需求,学校需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例如增设新能源汽车检测等新兴方向。同时应深化与 什邡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三十年发展,已形成“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深、社会服务广”的办学特色,在川内县级职教领域具有标杆意义。未来需在专业集群化、师资高端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突破,以更好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现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