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阆中师范学校全称是什么(阆中师范全称)

阆中师范学校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学府,其全称历经多次演变,折射出中国师范教育体系的发展脉络。该校始建于1950年,最初命名为"川北区阆中师范学校",1952年随行政区划调整更名为"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2000年后逐步转型为"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阆中师范学院"。这一名称变迁不仅体现了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更反映了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型的历史进程。作为川东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核心基地,该校累计培养输送12万余名教育人才,其中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2300余人,特级教师400余名,其办学成效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连续15年位列同类院校前茅。

历史沿革与名称演变

时期校名全称主管部门办学层次
1950-1952川北区阆中师范学校川北行署文教厅初级师范
1953-1999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四川省教委中等师范
2000-2017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阆中市教育局五年制大专
2018至今阆中师范学院四川省教育厅本科层次

行政隶属与管理体系

学校自建校起即纳入省级教育管理体系,201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形成"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现有教职工编制数达860人,其中教授职称占比18%,副教授3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45%。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立项27项,其中包括国家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专业设置与学科布局

学科门类本科专业专科专业重点建设专业
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小学教育(省级一流专业)
文学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校企共建)
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教育应用心理学(省级特色专业)

校区建设与硬件设施

主校区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2.3亿元。建有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智慧教室150间,虚拟仿真实验室覆盖教育学、心理学等6个学科。图书馆藏书180万册,其中师范教育类文献占比40%,古籍方志收藏量居川东北地区首位。

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85%进入基础教育领域。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等37个实践教学基地,推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2022届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9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

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42项,出版《乡村教师发展研究》等专著17部。与地方政府共建"嘉陵江流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完成县域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设计23项。研发的"乡村教师在线研修平台"服务中西部6省30余县。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与泰国清迈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年均选派50名学生赴东南亚实习。开发"汉语国际教育"特色课程群,承接商务部"中文+教育"援外培训项目,累计培训"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官员217人次。

文化传承与办学特色

依托国家级非遗"阆中春节文化"构建美育课程体系,将川北灯戏、保宁醋传统酿造技艺融入劳动教育。独创"三笔一话"(毛笔、钢笔、粉笔,普通话)师范技能培养体系,该模式被纳入《四川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517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