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拉萨女幼师(拉萨女性幼师)

拉萨市女子幼儿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拉萨女幼师”)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专门培养藏族女性幼儿教师的职业教育机构,自2014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藏区学前教育发展为核心目标。学校依托拉萨市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合作资源,构建了“藏汉双语+艺术特长”的育人模式,累计为西藏七地市输送幼教人才超1200名,成为雪域高原幼教领域的重要人才基地。

拉	萨女幼师

作为全国民族教育示范校,该校将藏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幼教理念深度融合,通过“理论+实践+文化浸润”三维培养体系,显著提升学生保教能力。据统计,其毕业生在西藏基层幼儿园就业率达92%,其中85%以上担任班主任或骨干教师,有效缓解了藏区“双语幼教”人才短缺问题。

一、师资力量结构分析

拉萨女幼师现有教职工146人,师生比达1:12,高于西藏职业院校平均水平。通过

类别人数占比
专任教师11276.7%
双师型教师6846.6%
研究生学历3221.9%
援藏教师1812.3%
可见,师资队伍呈现“高学历+实践经验”特征。值得注意的是,45%的教师具备藏汉双语教学能力,其中8名为非遗传承人,将唐卡、藏文书法等传统技艺融入课程。

二、课程体系特色解析

学校构建“三模块+四阶段”课程体系,具体如

课程类型核心课程课时占比
文化基础模块藏语文、中国历史、德育35%
专业技能模块幼儿心理学、五大领域教学法40%
艺术特长模块藏舞创编、乌钦说唱、唐卡绘制25%
所示。实践课程采用“校内外双循环”模式,学生需完成360课时基层幼儿园跟岗实习,并参与“雪域童谣”等民族文化采集项目。

三、学生构成与成长路径

当前在校学生中,农牧民子女占比81%,覆盖西藏全部县区。通过

指标2020级2023级
入学成绩平均分382/500407/500
技能竞赛获奖率18%34%
普通话二甲通过率72%89%
数据对比显示,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学校实施“名师带徒”计划,每名高级讲师指导8名学生,形成“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岗位实训”成长链条。

四、就业质量追踪调查

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呈现

就业去向乡镇中心园县城幼儿园私立幼儿园
2021届68%22%10%
2023届57%35%8%
结构变化,反映城镇化进程中的岗位流动趋势。值得关注的是,97%的就业者持续参与学校组织的“在职提升计划”,通过线上平台接受藏区特殊儿童教育等专项培训。

五、硬件设施建设进展

学校二期工程完成后,形成

  • 数字化教学空间:配备VR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互动教室
  • 文化传承基地:建成藏式传统游戏资源库、民族音乐创编工坊
  • 生活保障系统:实现高原供氧全覆盖,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
三大功能区域。其中,投资800万元的“高原幼教适应性训练中心”可模拟海拔4500米以上教学环境,针对性培养学生抗缺氧工作能力。

六、社会服务效能评估

学校发挥“双核辐射”作用:

  • 技术赋能:开发“藏汉双语绘本APP”,下载量突破10万次
  • 标准输出:牵头制定《西藏农牧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规范》
  • 社区教育:年均开展亲子教育活动200余场,覆盖家庭5000户
近三年横向课题经费达450万元,与那曲、阿里等地共建“幼教人才驿站”6个,形成“校-地-园”协同发展生态。

七、文化传承创新实践

通过“三个一”工程实现文化育人:

  • 每日晨间藏文化主题操
  • 每周非遗大师工作坊
  • 每月草原采风实践课
开发《藏戏里的数学》《青稞生长日记》等特色课程,将农耕文化、生态保护意识融入教学。学生创作的《格桑梅朵》藏汉双语儿童剧巡演覆盖全区32所幼儿园。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应对

面对高原环境与人才流失双重压力,学校采取

  • “订单式”培养:与昌都、日喀则等地教育局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 “候鸟型”师资:建立东部高校教师轮岗支援机制
  • “智慧课堂”:搭建远程同步教研平台,共享优质资源
等创新举措。2023年启动“雪莲计划”,选拔优秀毕业生赴内地跟岗学习,已形成“培养-输出-反哺”的良性循环。

经过十年发展,拉萨女幼师探索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特色路径,其“文化立校、双语强技”模式为西部幼教发展提供重要范本。随着西藏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进程加快,学校正朝着建设“藏区幼教人才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持续为高原花朵的成长播撒智慧阳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94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