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成都师范学校有几个(成都师范学校数量)

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教育重镇,汇聚了多层次师范教育机构。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技能培养到学术研究,师范类院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目前经教育部备案的正规师范院校中,以"成都"冠名的公办高校主要有成都师范学院,而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南充)等省属重点高校虽未冠名"成都",但均承担着区域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重任。此外,成都地区还分布着多所专科层次师范学校及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这些院校在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培养层次等方面形成差异化格局,共同构建起服务西南地区教育人才需求的完整体系。

成	都师范学校有几个

一、历史沿革与建制变迁

成都地区师范教育可追溯至1904年川芎书院改建的四川优级选科师范学堂,历经百年演变形成当前格局:

院校名称创办时间重要节点现隶属关系
成都师范学院1952年2012年升格本科省属公办
四川师范大学1946年2003年更名为现名部省共建
成都文理学院师范学院2004年2018年转设民办民办高校
四川省崇州市师范学校1927年2008年并入地方院校已停办

二、办学层次与类型划分

根据培养目标可分为三个梯队:

  • 本科院校:成都师范学院(师范为主)、四川师范大学(综合性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师范学院(理工类院校师范板块)
  • 专科院校:成都文理学院师范学院(民办)、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师范部(职业技术师范)
  • 继续教育:成都开放大学师范学院(远程开放教育)、成都社区大学教师进修学院(在职培训)

三、学科专业布局对比

院校名称师范类专业数国家级特色专业硕士点数量
成都师范学院23个小学教育、语文教育4个一级学科
四川师范大学38个教育学、汉语言文学19个一级学科
西华大学师范学院12个依托大学现有硕士点
成都文理学院8个

四、地理分布与校区配置

各校校区布局呈现明显区域特征:

院校名称主校区位置分校区功能辐射范围
成都师范学院温江区学前教育基地在郫都区服务成都平原经济区
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龙泉驿)狮子山校区(锦江区)保留文科覆盖全域生源
成都文理学院金堂县侧重川东北招生
西华大学师范院郫都区与校本部资源共享服务产业功能区

五、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院校名称专任教师数教授占比双师型教师
成都师范学院689人28%45%(含中小学特级教师)
四川师范大学1832人42%18%(行业专家兼职)
成都文理学院326人15%68%(企业实践经历)
西华大学师范院共享母体资源//

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各校在师范生培养上形成特色路径:

  • 成都师范学院:推行"校地协同"模式,与63所中小学建立U-G-S共同体,实施"双导师制"
  • 四川师范大学:设立"卓越教师计划",本硕贯通培养,建立基础教育研究院开展课题攻关
  • 成都文理学院:采用"课证融通"制度,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嵌入课程体系,实行"3+1"分段培养
  •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聚焦职教教师培养,开发"专业理论+实操技能+企业实践"三维课程体系

七、就业质量与服务面向

院校名称初次就业率基础教育就业占比服务基层比例
成都师范学院94.7%82%61%(含三支一扶)
四川师范大学91.3%75%48%(含升学深造)
成都文理学院89.4%68%53%(民办学校为主)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97.2%//

八、社会服务能力对比

各校在区域教育发展中发挥不同作用:

  • 基础教育服务:成都师范学院年均培训中小学教师超万人次,四川师范大学建立12个基础教育研究基地
  • 教育智库建设:西华大学师范院参与"成渝双城教育协同发展"课题研究,成都师范学院发布《乡村教师发展白皮书》
  • 文化传承创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成都师范学院蜀派古琴传习所入选省级非遗传承基地
  • 国际教育合作:成都师范学院与泰国清迈大学共建"汉语国际教育中心",年派遣留学生200余人次

经过系统梳理可见,成都地区师范教育体系呈现"金字塔式"结构:以四川师范大学为学术引领,成都师范学院承担基础文理师资培养,专科院校侧重职业技能教育,继续教育机构完善终身学习链条。这种分层分类的办学格局,既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师资供给,又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输送专业化人才,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师范教育生态。未来随着教育现代化推进,各校在人工智能教育、乡村振兴服务、教师教育国际化等领域的差异化发展,将持续提升成都作为西南教育高地的核心影响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11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