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简称“阆师”)作为川东北地区百年师范教育的重要代表,其全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时代变迁。该校始建于1903年,历经“川北区阆中师范学校”“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等阶段,2010年整体并入阆中师范学校新校区后,逐步转型为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综合性学校。其全名演变不仅反映了国家教育体系的调整轨迹,更凸显了地方师范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路径。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现以“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为法定名称,同时挂牌“阆中师范学校”开展中职教育,形成了“一校双牌”的独特格局。
历史沿革与名称变迁
阆中师范的命名史可追溯至清末“保宁府官立中学堂”,经民国时期“川北联合县立师范学校”等阶段,1950年定名为“川北区阆中师范学校”,1952年更名为现名。2018年与阆中市职教中心合并后,形成“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为主体、“阆中师范学校”为补充的办学体系。
时间节点 | 校名全称 | 隶属关系 | 办学性质 |
---|---|---|---|
1903-1935 | 保宁府官立中学堂 | 清廷/地方政府 | 普通中学 |
1936-1949 | 川北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 民国教育部 | 初级师范 |
1950-1952 | 川北区阆中师范学校 | 川北行署 | 中级师范 |
1953-2010 | 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 | 四川省教育厅 | 重点中师 |
2011-至今 | 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 | 南充市教育局 | 职业中专 |
办学定位与资质认证
作为全国保留的189所中师之一,该校200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获批“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当前形成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模式,其中学前教育、汽车维修等专业通过省级认证。
核心指标 | 数据表现 | 区域排名 |
---|---|---|
重点中职立项时间 | 2004年(国家级) | 川东北首位 |
省级示范专业数 | 6个(含学前教育) | 地市级第一 |
师资硕士占比 | 38%(专任教师) | 全省中职前列 |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 91.2%(2022年) | 超省均值7% |
专业架构与课程体系
现有三年制中职专业15个,五年制高职专业8个,构建“师范+职教”双核体系。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保留传统师范特色,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专业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形成“基础文理+现代职教”的课程矩阵。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认证等级 | 就业方向 |
---|---|---|---|
师范教育类 |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 省级示范 | 公立幼儿园/小学 |
交通运输类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国家实训基地 | 4S店/车企 |
信息技术类 | 计算机应用 | 市级重点 | IT服务外包 |
加工制造类 | 数控技术应用 | 校企合作 | 装备制造企业 |
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
新校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建有学前教育实训中心、智能制造车间等12类实训场所。图书馆藏书量达26万册,数字资源覆盖率达75%,形成“实体+虚拟”双资源池。
- 实训设备总值:8600万元(含工业机器人等先进设备)
- 校企合作单位:52家(含吉利集团、京东物流等)
- 数字化教室:108间(全覆盖多媒体教学)
- 省级标准化考场:可容纳3000人考试
师资结构与科研能力
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6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近五年承担省级课题9项,开发校本教材14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3项。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科研成果 |
---|---|---|---|
硕士及以上 | 94人 | 38.2% | 核心期刊论文42篇 |
高级职称 | 80人 | 32.5% | 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
企业外聘专家 | 36人 | 14.6% | 技术攻关项目17个 |
双师型教师 | 160人 | 65% | 开发实训课程28门 |
学生规模与社会服务
目前在校学生4326人,其中中职生3180人,高职生1146人。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1+X”证书试点项目8个,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双轮驱动模式。
- 年度社会培训量:5300人次(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产教融合项目:参与企业技术改造12项
- 国际交流:与泰国清迈大学建立友好学校
- 社区教育:开设老年大学课程23门
升学就业与质量保障
近三年升学率保持在78%以上,其中本科上线率21%。就业市场覆盖成渝经济圈,与南充经开区等建立“订单班”培养机制。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认证,形成“招生-培养-输出”闭环监控。
质量维度 | 2022年数据 | 2020年对比 |
---|---|---|
对口升学率 | 78.3% | +5.2% |
优质就业率 | 89.7% | +8.5% |
企业满意度 | 92.4分 | +4.1分 |
技能证书获取率 | 94.6% | +6.8% |
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保留“琴棋书画”传统师范技能课程,创建“张澜思想研究中心”,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开发《阆苑文化通识》校本课程,组织“嘉陵江文化考察”实践项目,形成“古典底蕴+现代技能”育人特色。
- 非遗传承基地:川北皮影、阆中剪纸工作坊
- 校园文化节:每年举办“师范三艺”(书法/演讲/教案)大赛
- 创新创业:学生获省级“互联网+”大赛银奖3项
- 劳动教育:校内农场+社区服务实践体系
历经世纪风雨,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在坚守师范本色与拥抱职教变革间找到平衡点。其“百年师范”基因与“现代职教”特征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川东北地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更通过产教融合助力区域产业升级。在“双减”政策与职教高考改革背景下,该校正朝着“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现代化职业学校目标稳步迈进,其发展历程堪称地方师范院校转型的典范样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