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资阳师范学校朱晓霞(朱晓霞@资师)

资阳师范学校朱晓霞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人物,其教学实践与教育理念在区域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她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构建了“课堂-实训-创业”三位一体培养体系,近五年累计培养技能型人才超1200人,学生就业率达98.7%。其主导开发的“模块化课程包”被纳入四川省中职院校示范教材,个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朱晓霞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更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学校与京东、比亚迪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个,形成“订单式培养”长效机制。其教育成果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资	阳师范学校朱晓霞

一、教学成果与课程创新

朱晓霞主导的“岗位导向型”课程改革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按电商运营、幼教管理等岗位需求重组知识模块。其编写的《电子商务实务手册》被6所职业院校采用,配套开发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覆盖学生实操场景90%以上。

指标 朱晓霞团队 省内平均水平 全国示范校
课程更新频率 每学期动态调整 年度调整 学期调整
企业参与课程比例 85% 40% 75%
学生岗位匹配度 94.2% 78.3% 89.5%

二、科研与社会服务

主持省级课题《县域中职校产教融合路径研究》期间,朱晓霞牵头组建“企业技术攻关小组”,为本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3项。其研发的“农产品直播营销模型”助力资阳蜜柑出口量提升37%,相关成果被写入《四川省乡村振兴白皮书》。

项目类型 朱晓霞团队 同类型中职校
纵向课题(省级) 8项 2-3项
横向技术服务 年均450万元 50-80万元
专利转化数量 17项 0-3项

三、学生发展与竞赛成绩

朱晓霞创立的“阶梯式竞赛培养机制”成效显著,近三年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47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其弟子李某创办的“乡村文旅工作室”年营业额突破800万元,成为返乡创业典型案例。

培养维度 朱晓霞团队 省内中职校TOP10
技能竞赛获奖 国家级12项 3-5项
创业项目存活率 82% 51%
升学率(本科) 67.8% 48.5%

四、教育理念与实践特色

  • 双元制本土化改造:将德国双元制与中国县域经济结合,开发“季节对冲”实训模式,解决农闲期企业用工波动问题
  • 非遗传承课程化:创建“资阳剪纸”“安岳石刻”等校本课程,培养非遗技艺传承人200余名
  • 数字化教学转型:搭建AR实训室,开发专业课程VR资源包,疫情期间保障教学中断天数较同行少42%

五、师资队伍建设

朱晓霞推行“教师企业轮岗制”,要求专业教师每年赴合作企业实践不少于60天。其主持的“双师型教师培育项目”使学校高级技师占比从12%提升至63%,团队获评“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团队”。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

牵头建立“中德(四川)职业教育合作中心”,引进IHK认证体系,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共建“跨境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其设计的“技能护照”制度实现国内外学分互认,已有56名学生通过该项目赴海外就业。

七、社会影响力与荣誉体系

荣誉类别 获得次数 颁发机构层级
教学成果奖 省级一等奖2次 教育部+省政府
科技创新奖 市厅级3次 省科技厅
行业贡献奖 国家级1次 中华职业教育社

八、可持续发展路径

朱晓霞提出的“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模式,推动学校与天府国际机场、成渝经济圈建立战略协作。其规划建设的“数字工匠学院”项目已纳入《资阳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预计带动区域产值增长15亿元。

朱晓霞的教育实践展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家的担当,其构建的“政校企村”四位一体生态系统,不仅重塑了县域职业教育的生态格局,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强化国际交流,其教育模式已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未来,随着“技能四川”战略的推进,朱晓霞团队的经验有望成为西部职业教育改革的范本,持续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194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