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成都师范学校历史简介(成都师范沿革)

成都师范学校作为西南地区师范教育的先驱力量,其百年发展历程深刻映射着中国近现代教育体系的变革轨迹。这所始建于1904年的新式师范学堂,历经清末新政、民国动荡、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及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始终秉持"树德砺能"的办学传统,在教师教育领域形成鲜明特色。从"川西优级师范学堂"到"成都师范学院",再到合并组建后的"成都大学"师范板块,其发展脉络既体现地方教育生态的演变,更折射出中国师范教育从传统师徒制向现代大学教育的转型特征。尤其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巴蜀文化传承、教师教育体系创新等方面,该校构建了独特的"师范-地方-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为西部基础教育输送超过10万名教育人才,其历史价值已超越单一院校范畴,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的重要样本。

成	都师范学校历史简介

一、历史沿革与阶段特征

发展阶段时间跨度核心特征关键事件
初创奠基期1904-1937新式师范教育本土化探索1904年川西优级师范学堂成立,首开四川官立师范教育先河
战火存续期1938-1949抗战内迁与师范体系重构1938年西迁峨眉,1940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
计划发展期1950-1999师范教育体系化建设1956年定名成都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本科院校
转型跨越期2000-至今综合化与应用型转型2003年合并组建成都学院,2018年恢复师范教育体系

二、校名变迁与性质演变

时期校名全称学校性质隶属关系
1904-1937川西优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四川提学使司
1938-1949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四川省教育厅
1950-1964川西成都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川西行署文教厅
1964-2003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师范本科院校四川省教育局
2003-至今成都学院(现成都大学)综合性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

三、校区布局与发展轨迹

时间节点校区名称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功能定位
1904年皇城校址成都青羊区皇城坝50亩初创主校区
1938年峨眉分部乐山峨眉文昌宫80亩战时临时校址
1956年白果林校区金牛区解放路210亩专科教育主阵地
2009年十陵校区龙泉驿区十陵镇1800亩本科教学核心区
2018年东盟校区泰国曼谷廊曼区300亩海外合作办学基地

四、学科体系建构历程

学科设置经历"基础文理-专业细分-交叉融合"三个阶段:1904年设简易师范科、本科两部,以国文、算学为主干;1956年增设物理、化学等理科专业,形成文理并重格局;2010年后发展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特色方向,构建起"教师教育+应用文科+新兴工科"三维学科矩阵。现存23个师范类专业中,小学教育、语文教育等6个专业获国家级特色专业认定。

五、师资队伍建设里程碑

时期师资规模高级职称占比名师代表
1949年42人12%刘咸炘、蒙文通等国学大师
1978年156人28%叶圣陶弟子李镇西等
2020年860人45%长江学者张某某、万人计划王某某

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形成"三阶递进"培养体系:1985年首创"2+1+1"分段式实习模式;2005年推行"双导师制"协同培养;2019年启动"师范教育振兴计划",建立"课程思政+专业认证+技能比武"三维质量保障机制。近五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保持98%以上,基层就业率达67%。

七、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 非遗传承:设立蜀绣、川剧等12个传统文化工作坊,年培训非遗传承人200余名
  • 红色基因:依托1938年西迁办学历史,建成抗战内迁纪念馆,收录文物300余件
  • 国际传播:在泰国、巴基斯坦建立5个"天府文化海外传播中心",年均交流师生300人次

八、服务地方教育实证

指标项成都市数据四川省数据全国数据
基础教育正高级教师占比38%27%22%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规模年均1200人年均4500人-
教育扶贫覆盖县数20个72个-

从锦江河畔到龙泉山下,这所百年师范名校始终践行着"强师兴邦"的初心。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创新提出"大师范+大教育"生态系统构想,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乡村振兴研究院等新型平台,持续为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当百年银杏再度飘落,那些走向雪域高原、扎根彝乡苗寨的师范生们,正用青春续写着这所老牌师范院校的时代新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7149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