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志四川省蓬溪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中等师范院校。该校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核心使命,扎根川北地区近百年,形成了“厚德博学、树人育才”的办学传统。学校依托唐立志教育基金会的资源支持,构建了“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在川渝地区基础教育领域享有较高声誉。近年来,通过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师资结构等举措,学校逐步实现从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型,为基层教育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复合型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14年创立的蓬溪县立师范讲习所,历经民国时期师范学堂、建国后中等师范学校等发展阶段,200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作为川北地区最早开展师范教育的机构之一,学校始终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形成“立足蓬溪、辐射川北、对接基层”的办学格局。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发展特征 |
---|---|---|
1914-1949 | 创建县立师范讲习所 | 启蒙阶段,以私塾改造为基础 |
1950-1999 | 纳入公办师范体系 | 规范化发展,形成三年制中师培养模式 |
2000-2020 | 唐立志教育基金注入 | 硬件升级,增设艺术教育、信息技术等新专业 |
2021至今 | 启动"师范教育振兴计划" |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改革 |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专任教师142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达68%,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41%。通过"唐鹰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近五年累计选聘985院校毕业生23人,聘请一线特级教师15人担任兼职导师。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核心优势 |
---|---|---|---|
正高级教师 | 29 | 15.6% | 含省级教学名师3人 |
双师型教师 | 44 | 23.8% | 具备中小学教学实践经验 |
企业兼职教师 | 18 | 9.6% | 来自教育科技企业 |
唐立志奖学金获得者 | 7 | 3.7% | 海外研修经历教师 |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开设12个专业方向,构建了"基础文理+艺术特长+教育技术"的专业集群。实施"4+2"分段培养模式(4学期专业学习+2学期实践提升),开发校本教材28部,其中《乡村课堂管理实务》被纳入四川省师范生必修课程。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技能认证 | 就业方向 |
---|---|---|---|
语文教育 | 古典文学、教材分析、板书设计 | 普通话一级乙等 | 中小学语文教师 |
数学教育 | 初等数论、几何画板、奥数辅导 | 数学建模指导资格 | 数学教研组长 |
学前教育 | 幼儿心理学、环境创设、家园共育 | 保育员中级证书 | 乡镇中心幼儿园 |
数字媒体 | 微课制作、智慧课堂、VR教学 | 新媒体运营师 | 教育信息化机构 |
四、人才培养成效
近十年累计培养毕业生6321人,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其中82%进入县域基础教育单位。2018级毕业生张晓燕获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其开发的《川北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被省教育厅推广。
指标类型 | 2019 | 2021 | 2023 |
---|---|---|---|
对口就业率 | 89.7% | 91.2% | 93.5% |
用人单位满意度 | 87.4 | 89.1 | 92.6 |
专升本比例 | 12.3% | 15.7% | 18.9% |
教师资格证通过率 | 94.2% | 96.5% | 98.1% |
五、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构建"红烛精神"文化品牌,每年开展"唐立志教育思想研讨月"活动。建有川北教育史馆、师陶园实训基地,组织"百校千师"支教工程,近三年派出支教学生126人次,服务时长超2万小时。
- 特色活动: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三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
- 文化符号:校训"学为良师、行为世范"刻于校门影壁
- 精神传承:设立"唐立志奖学金"激励贫困学子
- 环境育人:校园植物挂牌系统融入生物教学资源
六、产教融合实践
与遂宁市第一中学、蓬溪实验小学等建立23个实践基地,开发"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校企共建"智慧教育研发中心",完成县域中小学信息化改造项目17个,研发乡土教材《涪江两岸》系列读本。
合作类型 | 合作单位 | 项目内容 | 成果产出 |
---|---|---|---|
校政合作 | 蓬溪县教育局 | 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 | 年输送120名毕业生 |
校校合作 | 西华师范大学 | "3+2"专升本衔接项目 | 年升学率提升40% |
校企合作 | 鸿合科技 | 智慧教室建设标准制定 | 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社区服务 | 赤城湖社区 | 老年大学师资支援 | 年培训学员300+人次 |
七、硬件设施配置
校园占地18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建有川北地区首个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配备智能录播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空间。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万册,电子资源覆盖CNKI等6大数据库。
设施类别 | 数量 | 技术水平 | 使用率 |
---|---|---|---|
智慧教室 | 42间 | 全场景互动教学系统 | 日均使用8.2小时 |
专业实训室 | 18间 | 含书法篆刻、陶艺制作等特色空间 | 实训课程覆盖率100% |
数字资源平台 | 7个 | 对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 师生月均访问量3000+次 |
体育场馆 | 9处 | 含攀岩墙、气膜体育馆等新型设施 | 课外活动参与率91% |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应对
面对师范院校转型压力,学校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一方面强化师范教育本色,保留教育学、心理学等核心课程;另一方面拓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开设"教育+大数据"微专业。针对生源质量波动问题,推行"春晖计划",通过学费减免、生活补助等方式吸引优质生源。
- 结构性矛盾:传统师范专业招生遇冷 vs 教育技术专业报考激增
- 区域竞争压力:周边5所高职院校开设相同专业
- 转型阵痛期:教师队伍数字化能力提升需求迫切
- 创新突破口:开发"乡村振兴教育人才"定制培养项目
经过百年积淀与新时代变革,唐立志四川省蓬溪师范学校在坚守师范教育初心的同时,正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实践创新等路径探索转型发展。其"扎根地方、服务基层"的办学理念与"唐立志教育基金"的持续赋能,使学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出独特价值。未来需在数字化师资培养、跨学科课程开发、校企协同创新等方面持续突破,以实现从区域性师范学校向全国性基础教育人才高地的跨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71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