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西昌市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西昌幼师高专)

西昌市高等幼儿师范学校作为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2018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始终以服务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为核心使命。学校坐落于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占地面积530亩,现有在校生规模达68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超过45%,形成了鲜明的民族教育特色。通过构建"校-园-企"协同育人体系,学校累计为西南地区输送了2.3万名幼教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其中83%扎根民族地区基层幼儿园。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设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7个专科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入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建有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民族艺术教育馆等特色教学空间。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37%,双师型教师比例突破60%,形成了"民族艺术+现代幼教"的课程体系。

西	昌市高等幼儿师范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西昌师范学校幼师班,2012年整体转型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日制高职院校。作为全国仅存的三所民族地区幼儿师范高职院校之一,其办学定位聚焦"培养民族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师资",重点服务川滇黔结合部12个民族聚居县市。

项目西昌幼师四川幼专(绵阳)川北幼专(广元)
建校时间1958年1903年1937年
民族学生占比45%8%3%
基层就业率83%61%57%

二、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百工程"师资计划,通过引进民族地区非遗传承人、选聘一线名园长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者占28%,持有蒙台梭利、奥尔夫等国际认证资格的教师达42人。

指标西昌幼师行业均值
生师比18:122:1
双师型教师63%51%
实践课程占比58%45%

三、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基础课程融入民族艺术元素,核心课程对接幼儿园岗位能力,拓展课程开设彝绣、芦笙舞等非遗技艺。重点建设"智慧幼教"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AR早教资源包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四、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与凉山州内12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实行"1+1+1"分段式培养模式(1年校内学习+1年跟岗实习+1年顶岗实训)。投资2800万元建设的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包含儿童行为观察室、蒙氏教具研发中心等特色功能区。

项目西昌幼师对比院校
实训工位数28001500-2000
定点实习园所120家50-80家
企业导师数量320人100-150人

五、民族教育特色

学校首创"双语+才艺"培养模式,开设彝汉双语教学课程,将民族音乐舞蹈、民间工艺美术纳入必修模块。组建"索玛花"艺术团,创编《火把节的欢歌》等民族特色幼儿歌舞剧,形成"校中有园、园中有坊"的特色育人环境。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民族教育课题23项,研发《民族地区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手册》等教材。建立"幼教扶贫"服务体系,年均开展凉山州幼师培训4000人次,帮助12个贫困县建成标准化中心幼儿园。

七、学生发展质量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8%,包括保育员证、感统训练师证等。在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代表队连续三年斩获学前教育赛项团体一等奖。建立"索玛花开"创业孵化基地,扶持毕业生开办民族特色幼儿园32所。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新要求,学校存在三大挑战:一是"双师型"教师引进困难,二是实训设备智能化改造资金缺口大,三是县域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待完善。对此,学校计划推进"校地联合培养"改革,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支持,构建民族地区幼教质量动态评估数据库。

经过多年发展,西昌市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已形成"根植民族、服务基层、德艺并重"的鲜明特色。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民族技艺传承、构建智慧教育平台,学校在破解民族地区幼教师资培养难题上探索出有效路径。未来需在师资结构优化、教学数字化转型、社会服务能级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更好履行民族地区幼教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750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