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孝泉师范学校校长作为该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推动者,其领导风格、决策路径及实践成果深刻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与区域教育生态。该校长以“师范性与职业性融合”为办学主线,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师资梯队建设、校企合作深化等举措,显著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其任期内,学校师范类专业录取分数线连续五年位居四川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尤其在基层教育人才输送方面形成品牌效应。然而,其推行的“全封闭管理模式”与“传统文化学分考核”也引发关于教育人性化与创新性的讨论。总体来看,该校长兼具教育理想主义与务实改革精神,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其治理模式为县域师范院校转型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
一、个人背景与任职履历
校长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拥有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德阳市某重点中学副校长、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等职。2018年调任孝泉师范学校后,主导了“师范教育+职业技能”双轨制培养模式的改革。
任职阶段 | 职务 | 核心工作 |
---|---|---|
2015-2018年 | 德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2018-2023年 | 孝泉师范学校校长 | 实施师范教育课程体系重构 |
二、教育理念与治校策略
校长提出“三全育人”理念(全程、全员、全方位),强调“师德养成”与“实践能力”并重。通过建立“德育积分银行”制度,将学生志愿服务、文化传承实践纳入考核体系。
策略维度 | 具体措施 | 实施效果 |
---|---|---|
课程改革 | 增设“非遗技艺”选修模块 | 学生参与度达78%,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
管理机制 | 推行“书院制”社群管理模式 | 师生满意度提升40%,违纪率下降65% |
三、教学改革成效对比
通过对比2018-2023年核心教学指标,可见改革前后显著差异。实践类课程占比从32%提升至51%,校企合作单位从12家扩展至28家。
指标项 | 2018年 | 2023年 |
---|---|---|
实践课程比例 | 32% | 51% |
企业定制班数量 | 2个 | 9个 |
技能竞赛获奖 | 省级3项 | 国家级7项 |
四、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理论教师每年至少完成1个月企业实践,同时引进非遗传承人担任兼职导师。
教师类型 | 2018年人数 | 2023年人数 | 增幅 |
---|---|---|---|
高级职称教师 | 42 | 68 | 62% |
双师型教师 | 18 | 53 | 194% |
企业兼职导师 | 0 | 21 | - |
五、学生发展质量分析
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从89%提升至96%,对口就业率从82%提高至93%,基层教育岗位留存率连续三年超90%。
发展指标 | 2018届 | 2023届 |
---|---|---|
教师资格证通过率 | 89% | 96% |
升学深造比例 | 12% | 18% |
用人单位满意度 | 84% | 92% |
六、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学校承接国培计划项目覆盖川内15个区县,年培训基层教师超3000人次,“孝文化研学基地”累计接待青少年12万人次。
七、争议与挑战
部分教师反映“传统文化课程占比过高可能影响教育现代化进程”,家长对“早晚自习延长制度”存在不同声音。2022年教育评估指出“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的问题。
八、未来发展规划
校长提出建设“数字师范学院”目标,计划三年内投入8000万元升级实训设施,拟与腾讯教育合作开发虚拟教研平台,着力破解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短板。
该校长的治理实践体现了县域师范院校在新时代的生存智慧:既坚守师范教育本质属性,又积极回应产业变革需求。其“文化立校+技能强校”的双核驱动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发展范式。然而,如何在传统传承与现代创新之间把握动态平衡,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7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