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资阳师范学校的全称(资阳师范校全名)

资阳师范学校作为川中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历史主体,其全称演变与区域教育格局变迁密切相关。该校最早可追溯至1913年创办的"资阳县立女子师范讲习所",历经"川南简师""四川省资阳师范学校"等阶段,200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与原资阳市第一职业中学、资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资阳职业技术学院。当前规范全称为"资阳职业技术学院",但民间仍沿用"资阳师范"指代其师范教育传统。从校名变迁可见:其一,行政层级从县级办学单位升格为市级高职院校;其二,功能定位从单一师范教育转向综合性职业教育;其三,办学性质完成从中等师范到高等专科的跨越。这种转型既反映了国家师范教育体系调整的时代特征,也体现了地方院校服务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

资	阳师范学校的全称

一、历史沿革维度

时间节点校名全称办学性质主管部门
1913-1935资阳县立女子师范讲习所中等师范(初等教育)资阳县政府
1936-1950四川省立资阳师范学校中等师范(普通文理)四川省教育厅
1951-1999四川省资阳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培养小学教师)四川省教委
2000-2002过渡期(多校并存)中师/职教混合地市共管
2003-至今资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四川省政府

二、行政归属维度

对比项目资阳师范(现资阳职院)内江师范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隶属关系四川省政府直管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省政府直管
建校基础中师合并升格专科院校独立升本多校合并新建
主要职能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本科师范教育综合职业教育

三、办学层次维度

核心指标资阳职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
学历层次专科为主(保留中职部)专科为主(含五年制)专科(行业定向)
招生代码5107(四川)5108(四川)5109(四川)
继续教育自考衔接/专升本自考+成教双轨行业培训为主

四、专业设置维度

当前开设专业覆盖教育学、工学、管理学等7大学科门类,其中师范类专业占比约35%。重点建设学前教育、汽车制造、信息技术等特色专业群。与内江师范学院形成差异化竞争,后者保持师范本科优势;相较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更注重保留师范教育传统。

五、校区分布维度

校区属性资阳职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主校区位置雁城建设西路(原师范校址)翠屏区新村(独立新建)东坡区学士路(多校整合)
分校区功能学前教育实训基地现代农业实训中心医护专业教学区
占地面积1468亩(含实训基地)1268亩(集中连片)1534亩(多地块组合)

六、师资力量维度

现有教职工680人,其中正高职称28人,副高职称156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62%。对比川内同类院校:绵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职称占比41%,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达89%。数据显示资阳职院师资结构处于区域中游水平,但较合并前中师时期实现质的提升。

七、学生规模维度

统计类别2015年2020年2023年
全日制在校生5800人9300人11200人
年度招生数1800人3200人3800人
继续教育人数800人1500人2300人

八、社会影响维度

作为川中地区唯一培养专科层次师范生的学校,累计输送基础教育师资2.3万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其中80%在川内就业。与内江师范学院形成"本科理论+专科技能"的互补格局,共同支撑川南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但相较西华师范大学等传统师范强校,在学术影响力和科研水平上仍有明显差距。

通过多维对比可见,资阳师范学校历经百年变迁,已从单一中师发展为综合性高职院校。其全称演变既是国家师范教育体系改革的缩影,也折射出地方院校适应产业转型的探索路径。当前"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法定名称虽淡化师范色彩,但通过保留师范专业、建设教育实训基地等方式延续教育传统,在区域基础教育生态中仍具不可替代性。未来需在产教融合与师范特色间寻求平衡,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793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