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邛崃市职业高级中学是成都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邛崃市推进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学校始建于1985年,历经多次转型升级,现已形成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商贸服务为主导的专业集群,与邛崃市“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布局高度契合。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年均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1200人,本地就业率达78%,在服务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3200余人,开设专业15个,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骨干专业5个。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5%,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个,近三年学生技能竞赛获奖率居成都市同类院校前列。通过“中高职衔接”项目,升学率提升至92%,同时与京东方、五粮液等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实现“入学即入岗”的培养闭环。
一、学校基础概况与核心定位
指标 | 数据详情 |
创办时间 | 1985年(前身为邛崃县农业职业中学) |
占地面积 | 120亩(含实训基地45亩) |
在校生规模 | 3200人(2023年数据) |
教职工总数 | 185人(含企业兼职导师32人) |
核心定位 | 服务邛崃市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及商贸服务业,打造“产教融合示范校” |
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匹配度
专业类别 | 重点专业 | 对应本地产业 | 就业率 |
现代农业 | 农产品加工、园林技术 | 邛崃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茶叶、果蔬) | 94%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电子电器 | 天府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园 | 91% |
商贸服务 | 电子商务、旅游服务 | 平乐古镇文旅经济带 | 89% |
三、师资结构与“双师型”建设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经历 |
高级职称教师 | 47人 | 25.4% | 平均4.2年/人 |
“双师型”教师 | 117人 | 63.2% | 覆盖所有主干专业 |
企业兼职导师 | 32人 | 17.3% | 来自京东方、五粮液等合作企业 |
四、校企合作模式与成效
合作类型 | 代表企业 | 合作内容 | 年输送人数 |
订单培养 | 五粮液集团 | “五粮液班”定向培养技术工人 | 80-100人/年 |
实训基地共建 | 京东方成都基地 | 智能设备操作实训中心 | - |
产教融合综合体 | 邛崃市农业合作社联盟 |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与创业孵化 | 50+人/年 |
五、学生发展路径与升学就业数据
年份 | 升学率 | 本地就业率 | 对口升学院校 |
2021 | 89% | 75% |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
2022 | 91% | 78% | 四川理工学院、成都工业学院 |
2023 | 92% | 80% |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
六、实训设施与教学资源投入
学校建有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三大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其中,与京东方合作的“智能工厂模拟实训室”配备工业机器人12台,数控设备30套;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包含无土栽培实验室、农产品检测中心等模块,年承接学生实训超6000人次。数字化教学资源覆盖率达85%,开发校企合作课程23门。
七、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贡献
近三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为邛崃市白酒产业定制培训技术人才450人。依托电子商务专业,助力本地农产品上行,2023年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与政府合作建立“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年孵化返乡创业项目30余个,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
八、挑战与优化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新兴产业适配性不足(如新能源、数字经济领域)、师资高端人才引进困难、校企合作深度参差不齐等问题。建议加强与成都高新区技术企业联动,增设物联网技术等专业;扩大“大师工作室”覆盖范围,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完善“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化体系。
总结:四川省邛崃市职业高级中学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构建了“专业+实训+就业”一体化培养体系,在服务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机制,以应对技术变革与人才需求升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