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市新都区中等卫生学校(成都新都卫校)

成都市新都区中等卫生学校(成都新都卫校)

成都市新都区中等卫生学校(以下简称“新都卫校”)是四川省内具有鲜明特色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机构,自建校以来始终以培养基层医疗人才为核心目标。学校依托成都市医疗卫生资源优势,构建了以护理、药剂等专业为主的教学体系,并与多家医疗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产教融合等举措,逐步形成“理论+实训+临床”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其毕业生广泛服务于成都及周边基层医疗机构,尤其在护理岗位表现突出,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然而,随着医疗行业技术升级和职业教育改革深化,学校在师资结构、设施现代化及专业拓展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突破传统办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需求。

成	都市新都区中等卫生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新都卫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新都县卫生培训班,1983年经批准更名为现名,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以“立足成都、服务基层、健康民生”为宗旨,主要面向四川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核心专业包括护理、药剂、中医康复技术等。

年份重大事件
1958-1983初创阶段,以短期培训为主
2005-2010增设护理专业并成为省级示范专业
2015-2020建成数字化校园,引入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开设护理、药剂、中医康复技术三大主体专业,其中护理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前两年完成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第三年进入临床轮岗实习。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实训占比
护理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45%
药剂药物化学、药理学、调剂学38%
中医康复针灸推拿、中医诊断、康复评定42%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截至2023年,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2%,“双师型”教师(含医护资格)达67%。通过对比近五年数据可见师资结构持续优化,但高学历教师比例仍需提升。

年份教师总数硕士及以上高级职称
201810218%25%
202212628%32%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建有总面积达8000㎡的实训中心,涵盖护理实训、药学实训、急救模拟等8大功能区。重点设施包括:

  • 高仿真ICU模拟病房(配备智能监护系统)
  • 标准化无菌制剂实验室
  • 中医经络检测实训室

近三年累计投入1200万元升级设备,但仍存在高端模拟人数量不足、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滞后等问题。

五、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实施“双证书”制度,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常年保持在75%以上。就业方向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2022年就业去向分布如下:

就业单位类型占比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
乡镇卫生院33%
民营医疗机构18%
医药企业8%

六、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学校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新都区人民医院等12家机构建立教学医院关系,近三年开展:

  • 订单式培养班6个,覆盖学生240人
  • 教师顶岗实践年均120人次
  • 承接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23项

但校企合作深度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参与仍停留在协议层面。

七、发展瓶颈与改进方向

当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专业结构单一,缺乏老年护理、口腔医学技术等新兴专业;二是信息化教学覆盖率仅65%,落后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三是科研能力薄弱,近三年教师发表论文不足50篇。建议重点推进:

  • 增设智慧养老等专业方向
  • 建设虚拟解剖等数字化课程资源
  • 搭建校院联合教研平台

八、区域竞争力对比分析

与四川省内其他卫生类中职相比,新都卫校在基层就业渠道、实训条件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升学率、技能大赛获奖层次上存在差距。

指标新都卫校A卫生学校B卫生学校
高职升学率18%26%22%
省级技能大赛奖项3项7项5项
1800万1500万2000万

成都市新都区中等卫生学校作为区域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多年积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其紧密对接地方卫生服务体系的专业布局、扎实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广泛的就业网络,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然而,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校需加快专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师资科研能力,并积极拓展升学通道,方能实现从传统技能教育向现代职教体系的跨越式发展。未来五年,学校若能在老年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领域实现突破,同时深化与三甲医院的产学研协同,有望进一步提升在西南地区卫生职业教育中的核心竞争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