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源高级职业学校作为川东北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构,自2016年整合重组以来,始终秉持"技能立校、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学校立足秦巴山区区位优势,深度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模式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1.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在硬件建设方面,已建成省级高星级现代农业实训基地,配备智能温室、无人机植保等先进教学设备;软件层面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现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35%。然而,随着产业升级加速,学校面临专业结构优化滞后、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挑战,亟需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跨区域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万源市职业中学,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高级职业学校,2020年被纳入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单位。办学定位聚焦"三个服务":服务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需求、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
年份 | 重大事件 | 办学成果 |
---|---|---|
2016-2018 | 完成三校合并,启动省级示范校建设 | 获中央财政实训基地专项资金1200万元 |
2019-2021 | 建成智慧校园系统,开发产教融合信息平台 | 入选教育部"1+X"证书试点单位 |
2022-2023 | 与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开展"3+2"贯通培养 | 现代农业专业群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开设14个中职专业,形成"现代农业""智慧文旅""数字技术"三大专业集群。其中,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西南片区建立人才输送通道。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5%。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合作企业 |
---|---|---|---|
现代农业 | 植物生理学、农产品电商、农业物联网 | 农艺工(中级)、无人机操作员 | 巴山雀舌茶业、川北农科院 |
智慧文旅 | 景区管理实务、研学旅行设计、民宿运营 | 导游资格证、研学导师 | 八台山景区、黑宝山度假区 |
数字技术 | Python编程、网络安防技术、数字媒体制作 | 计算机操作员(高级)、网络安全管理员 | 达州大数据产业园、华为达州服务中心 |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现有教职工187人,专任教师15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较2018年提升23个百分点。实施"名师工作室"工程,建有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
统计指标 | 2018年 | 2023年 | 增幅 |
---|---|---|---|
专任教师总数 | 125人 | 152人 | 21.6% |
硕士及以上学历 | 28人 | 65人 | 132% |
高级职称教师 | 34人 | 54人 | 58.8% |
双师型教师 | 68人 | 103人 | 51.5%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占地21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800万元。建有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6大实训中心,其中茶叶加工实训室配备全自动生产线,旅游实训楼设置VR模拟导游系统。
实训类别 | 设备价值(万元) | 工位数 | 合作企业数 |
---|---|---|---|
现代农业实训中心 | 1200 | 300 | 8家 |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 850 | 180 | 5家 |
信息技术实训室 | 680 | 240 | 3家 |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年均招生规模稳定在1200人左右,毕业生升学率从2019年的41%提升至2023年的58%。就业市场覆盖川渝地区,重点合作单位包含通威集团、携程四川分公司等知名企业,但专业对口率有待提升。
年度 | 毕业人数 | 就业率 | 升学率 | 对口就业率 |
---|---|---|---|---|
2021 | 685人 | 93.1% | 45.2% | 61.3% |
2022 | 712人 | 92.7% | 54.8% | 63.7% |
2023 | 738人 | 94.2% | 58.1% | 65.2% |
六、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学校与达州经开区共建"秦巴工匠学院",为园区企业定制培训课程127门,年培训量突破8000人次。承接省级精准扶贫项目,累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3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3000万元。
-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其中汽车维修中心年产值突破500万元
- 开发校本教材《秦巴茶叶加工技术》等特色资源包14套
- 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团",完成村级产业规划设计47项
七、发展瓶颈与挑战分析
当前面临三大核心矛盾:一是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存在时间差,智能制造等新兴专业招生困难;二是师资队伍高层次引进受限,特殊专业人才缺口达23%;三是实训设备更新周期与技术迭代速度不匹配,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实训条件薄弱。
挑战领域 | 具体表现 | 影响程度 |
---|---|---|
专业适配性 | 传统专业招生占比仍达65% | ★★★★☆ |
师资结构 | 紧缺专业师生比达1:25 | ★★★★☆ |
设施迭代 | 智能设备占比不足30% | ★★★☆☆ |
八、未来发展战略路径
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学校将实施"三纵三横"战略:纵向深化"中-高-本"贯通培养,横向拓展"教育+产业+科研"协同创新。重点推进智慧校园二期工程,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力争到2025年实现省级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