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崇州水利职业学校(崇州水利职校)

成都崇州水利职业学校(崇州水利职校)

成都崇州水利职业学校是西南地区水利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机构,其办学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学校以水利工程技术为核心,构建了覆盖水利施工、水电运维、生态治理等领域的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崇州市“天府粮仓”核心区的地理优势,学校深度对接水利行业需求,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等方式,实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学校开发了基于真实水利项目的虚拟仿真课程,并引入企业技术标准更新教学大纲,形成“理论+实操+认证”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硬件设施上,校内建有水工模型室、智能灌溉实训场等特色实验室,并与多家水利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

成	都崇州水利职业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崇县水利技术培训班,200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全国水利行业示范校,其发展始终围绕“服务西南水利产业链”的核心目标,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研发”三轨并行的办学格局。

发展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成果
1958-1999年 水利技术短期培训 累计培养技术骨干超3000人
2000-2015年 中职资质完善 获评国家级重点中专
2016年至今 产教融合深化 建成3个省级实训基地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水利工程技术、水电设备运行与管理、水土保持技术等7个核心专业,其中水利工程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式,第一年强化工程制图、水力学等通用技能,后两年根据岗位需求细分课程模块。

专业名称 核心课程 职业资格证书
水利工程技术 水工建筑物、施工组织管理 二级建造师(水利)
水土保持技术 生态修复工程、无人机测绘 水土保持监测员
水电设备运行 水电站自动化、电机检修 高压电工证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现有教师中,具有水利工程类高级职称占比35%,持有行业执业资格证占比68%,形成“理论教学+项目指导”的复合型团队。

师资类别 人数 占比 代表企业
企业兼职教师 42 30% 中国电建、四川华水
双师型教师 68 50% -
硕士以上学历 55 42% -

四、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建有“四中心一基地”实训体系,包括水工实训中心、智能灌溉实训中心、BIM技术中心及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智能灌溉系统实训室配备物联网传感器和远程控制平台,可模拟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场景。

实训场所 设备价值 合作企业 主要功能
水工模型实训场 850万元 四川水利院 大坝施工模拟
水电机组实训室 620万元 东方电机 机组拆装教学
生态修复基地 380万元 省农科院 土壤改良实验

五、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学校推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18家水利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设立专项奖学金,并为优秀学生提供海外工程项目实习机会。近三年校企联合开发教材12本,技术改造项目8项。

  • 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订单班”年输送人才50人
  • 与四川都江堰水利发展公司共建“灌区运维”课程群
  • 参与老挝南俄湖水利枢纽项目技术培训

六、学生发展路径分析

毕业生呈现“就业为主、升学为辅”的分流特征,约70%进入水利施工、勘测设计单位,20%通过单招进入高等院校,10%自主创业。学校建立终身跟踪服务机制,近五年毕业生平均薪资增长幅度达12%。

年份 就业率 对口率 平均起薪
2020 96.2% 81% 4200元/月
2021 97.5% 83% 4500元/月
2022 98.1% 85% 4800元/月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年均开展水利行业培训超3000人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20余项。组建“崇州河长制专家服务团”,为地方中小河流治理提供技术咨询。开发的《农村饮水安全检测》慕课被纳入“川渝水利扶贫”资源库。

  • 完成都江堰市12个乡镇防汛演练培训
  • 为甘孜州农牧区培养水管员42名
  • 参与四川省水利厅“9+3”免费教育计划

八、数字化转型实践

成	都崇州水利职业学校

学校构建“水利数字孪生实训平台”,集成BIM建模、水流模拟等功能模块。开发虚拟焊接、无人机巡河等VR实训系统,实现高危场景的沉浸式教学。疫情期间完成12门专业核心课的线上资源建设。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数字化项目 投入资金 应用场景 受益人群
数字孪生平台 280万元 工程设计仿真 高年级学生
VR实训系统 150万元 设备操作训练 新生群体
在线课程中心 80万元 自主学习 社会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