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柏溪(宜宾职院柏溪)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柏溪(宜宾职院柏溪)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柏溪校区作为川南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其发展历程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了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校区依托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构建了以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为核心的专业集群,并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校园占地1200亩,拥有省级重点实训基地4个,与五粮液、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近三年毕业生留宜就业率达78%,成为支撑区域产业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摇篮。

宜	宾职业技术学院柏溪

一、地理区位与交通网络

柏溪校区位于宜宾市叙州区城北新区,地处长江首城与川南经济区交汇点。校区东接宜彝高速柏溪互通口,西连渝昆高铁宜宾站(直线距离8公里),形成“1小时成渝经济圈”交通优势。

交通类型 线路详情 通达范围
高速公路 G85银昆高速/G93成渝环线 直达成都(2.5小时)、昆明(3小时)
铁路运输 成贵高铁宜宾西站(15公里) 覆盖长三角、珠三角核心城市
水路运输 长江码头(距校区6公里) 连通重庆港、上海港

二、专业布局与产业适配度

校区紧扣宜宾“8+2”产业集群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2023年数据显示,智能装备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招生占比提升至35%,与当地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匹配度达92%。

专业大类 核心专业 对应产业 2023就业率
装备制造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 智能终端制造 94.6%
电子信息 物联网应用技术 华为宜宾产业园 91.2%
现代服务 电子商务、智慧养老 区域服务业升级 88.5%

三、产教融合实践创新

校区构建“四阶递进”培养体系,与17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通过“双导师制”实现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的7:3课时配比,近五年累计输送技术骨干2300余人。

合作模式 参与企业 2023年成果
订单班培养 宁德时代、凯翼汽车 组建“宁德时代冠名班”3个
生产性实训 五粮液精密铸造车间 年承接实训超2000人次
技术研发 四川轻工研究院 联合申报专利17项

四、智慧校园建设成效

校区投入1.2亿元打造数字化校园,建成5G基站8个、物联网实训平台12套。通过“云+端”模式实现教学资源跨平台共享,2023年线上资源访问量突破50万次。

建设项目 技术标准 应用场景
虚拟仿真中心 VR/AR+MR混合现实 高危作业实训(化工/电力)
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级5G专网 远程设备监控教学
AI教学质量监测 大数据分析系统 学情预警与精准辅导

五、师资队伍结构性优化

实施“双百工程”引培计划,现有教授28人、博士3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3%。通过企业实践周期考核制度,确保专业教师每学年下企业实践不少于40天。

教师类别 人数 行业资质 2023教研成果
企业兼职教师 156人 高级工程师占比67% 开发岗课融通教材27本
骨干教师 42人 省级教学名师5人 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9项
青年教师 98人 硕士以上学历100% 完成国际认证培训63人次

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构建“三级孵化”生态,建成2000㎡创客空间,年均孵化项目80余个。2023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双创赛事奖项23项,带动就业300余人。

培育阶段 支持措施 典型成果
创意启蒙 每月企业家讲座/工作坊 “智联乡村”助农APP研发
项目孵化 5-10万元启动资金 智能垃圾分类设备量产
企业加速 对接创投机构/产业园 3家入驻临港科技园

七、社会服务能力辐射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5000人次,为五粮液、丝丽雅等企业定制员工技能提升方案。2023年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达1800万元,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服务类型 受益对象 年度数据
技能鉴定 制造业工人 取证培训1.2万人次
社区教育 城乡居民 开设养老护理等课程42期
国际培训 “一带一路”国家 为老挝培养茶艺师68人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应对

宜	宾职业技术学院柏溪

面对产业迭代加速压力,校区启动“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新兴专业建设。针对高端技能人才引进难题,创新实施“候鸟专家”计划,柔性引进长三角地区退休专家12人。

  • 专业更新滞后风险:建立产业人才需求预警系统,与市经信局共享数据
  • 实训设备迭代压力:探索设备租赁共享模式,降低初期投入成本
  • 区域竞争加剧挑战:深化与川内高职联盟协作,共建跨区域课程资源库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