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空分集团技工学校专业(四川空分技校招生)

四川空分集团技工学校专业(四川空分技校招生)

四川空分集团技工学校专业综合评述

四	川空分集团技工学校专业

四川空分集团技工学校作为西南地区以深冷技术为核心、依托大型化工装备制造企业办学的职业院校,其专业建设始终围绕“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定位展开。学校依托母公司在空气分离、低温液体贮运、化工装备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形成了以化工机械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焊接加工三大骨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并延伸至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通过“校中企、企中校”的深度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技能人才培养链条。

当前,学校开设专业与四川省“5+1”现代工业体系高度契合,尤其在深冷技术、压力容器制造、工业气体应用等细分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其“双师型”教师占比超80%实训设备价值突破亿元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的数据表现,凸显了其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分析

专业类别核心专业对应产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装备制造类化工机械维修、焊接加工深冷设备制造、压力容器生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自动化类电气自动化、工业互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工业物联网运维可编程控制器操作员证
新能源类工业气体技术、氢能应用LNG储运、液氢制备危险化学品操作证

学校专业布局动态响应“碳中和”战略,新增氢能技术应用方向,与东方电气、蜀道装备等企业共建课程标准。

二、课程体系构建逻辑

课程模块理论课时占比实训课时占比企业参与度
公共基础课30%-低(行业标准渗透)
专业核心课40%35%中(企业工程师授课)
岗位实训课-35%高(真实生产项目)

采用“三阶递进”培养模式:第1学期基础技能训练→第3学期虚拟仿真实训→第5学期顶岗实习,实现“教室-实训室-车间”场景无缝衔接。

三、师资队伍结构特征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企业实践时长职业资格等级
校内专任教师65%年均40天高级技师≥60%
企业兼职教师35%全周期参与特级技师/工程师

实施“双导师制”,每位学生配备1名校内导师(负责理论教学)+1名企业导师(负责岗位实操),形成“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团队”的协同机制。

四、实训条件建设水平

实训基地类型设备总值(万元)覆盖岗位数智能化改造进度
基础实训中心320012个基础工种70%(引入AR维修模拟系统)
企业实训基地68008个核心岗位100%(远程监控实训设备)
虚拟仿真中心1500--(含深冷流程动态模拟系统)

杭氧集团、川空低温共建“超临界CO₂热泵实训室”,填补国内该领域实训设施空白。

五、就业质量多维指标

评价维度2023届数据行业平均水平差异值
对口就业率96.2%82.5%+13.7%
起薪均值(元)58204980+840
晋升主管岗位周期2.3年3.8年-1.5年

“订单班”毕业生占就业总人数的41%,主要输送至中石化、中国化学工程、空分巨头等企业关键岗位。

六、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 “设备共享型”合作:企业将价值2.3亿元的乙烯冷箱制造单元置于校园,供学生实训使用
  • “人才定制”项目:与林德气体、液化空气联合开设“深冷装置运维订单班”
  • “技术攻关”协同:师生参与企业“液氦提纯工艺优化”等技改项目27项

建立“校企双主体”评价机制,企业参与制定63%的核心课程考核标准

七、技能竞赛成果转化

近五年获奖统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省级竞赛金牌21枚。将竞赛项目转化为《低温管道装配虚拟仿真》等6门实训课程,推动“岗课赛证”融通改革

八、行业需求响应机制

“四层对接”策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岗位群对接职业岗→课程模块对接技能点→教学项目对接生产案例。例如,针对“光伏用高纯气体需求激增”,新增“电子级气体纯化技术”微专业。

四	川空分集团技工学校专业

面向“十四五”期间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升级,四川空分集团技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术技能积累,已形成“专业根植产业、教学融入生产”的办学范式。其“双元制”培养模式不仅为西南地区输送了大批深冷技术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更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反哺企业发展,成为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的典范。未来需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国际化标准引进等方面寻求突破,以应对全球能源装备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挑战。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