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成都新校区(资环院成都新校区)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成都新校区(资环院成都新校区)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成都新校区是四川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成果。作为川内首个以“生态+智慧”为核心理念建设的高职校区,其选址于成都东部新区核心区,占地约1200亩,总投资超20亿元,规划在校生规模1.5万人。校区依托资阳市与成都市的区位联动优势,重点布局生态环境、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专业群,配备国际领先的实训设备与产教融合平台。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与华为、京东方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教学-研发-生产”一体化链条。校园设计融入海绵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绿色技术,智慧教室覆盖率达100%,构建起“全场景数字化+全生命周期低碳化”的教育生态系统。该校区不仅填补了成都都市圈东翼高等职业教育空白,更通过“政-校-企-研”四维协同机制,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输送高技能人才,成为西部职教改革的标杆性项目。

资	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成都新校区

一、区位布局与战略定位

成都新校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空港新城片区,地处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走廊核心节点,距离天府国际机场直线距离12公里,地铁18号线设独立站点直达校区。

对比维度成都新校区资阳老校区行业平均水平
区位优势国家级新区核心,对接成都产业链地级市郊区,产业配套较弱普通地级市为主
交通网络地铁直达+空铁联运枢纽单一公路运输公交主导+部分铁路
产业契合度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环绕传统化工园区相邻专业匹配度约60%

二、教学资源配置

新校区建有8大实训中心,其中环境监测实训基地投资1.2亿元,配备X射线荧光光谱仪、无人机环境监测系统等尖端设备。与华为共建的ICT实训中心采用“前校后厂”模式,预留3条智能生产线空间。

实训类别设备数量单价(万元)合作企业
环境检测320台套8-15先河环保
智能制造180台套25-50京东方
信息技术450台套12-30华为技术

三、专业建设体系

聚焦“双碳”战略需求,新设新能源装备技术、智慧水务管理等6个前沿专业,形成“环境监测与控制-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专业链。其中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与中建环能合作开发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

专业群核心课程职业认证就业方向
生态环境环境大数据分析、生态修复技术碳排放管理师环保监测机构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产线调试PLC工程师高端装备企业
数字技术云计算架构、物联网应用开发华为HCIA认证IT服务企业

四、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百工程”计划,已引进博士12人、高级工程师35人,聘请德国TÜV认证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学分制,要求每年不少于40天企业挂职。

  • 高层次人才占比:教授/副教授占38%,行业领军人才占15%
  • 年龄结构:45岁以下青年教师达72%
  • 培训体系:每学期开展OBE教学法、跨专业课程设计等专项培训

五、产教融合模式

与京东方共建“光电显示产业学院”,采用“1.5+1.5”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开发《液晶显示质量控制》等6门定制课程,实训设备由企业提供价值3000万元的生产线。

  • 订单班比例:覆盖60%毕业生,涉及智能终端、环境监测等岗位
  • 横向课题:年均承接企业技术攻关项目20项,经费超500万元
  • 创新创业:孵化学生工作室12个,获发明专利4项

六、智慧校园建设

部署“5G+AIoT”融合网络,建成数字孪生校园管理系统。图书馆采用RFID智能书架,实训楼配置AR远程协作设备,实现北京中科院专家实时指导实验操作。

智慧系统覆盖范围技术特征
教学管理平台全校贯通AI学习行为分析
能源监控中心公共区域100%光伏发电+储能联动
安防体系核心区域95%人脸识别+热力感应

七、生态校园实践

校园雨水收集系统覆盖90%建筑,年节水达18万吨。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屋顶绿化等技术,绿地率提升至45%。建成环境监测站实时公示空气质量、水质数据。

  • 节能措施: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节能40%
  • 循环经济:食堂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校内农场
  • 教学应用:开设《生态校园运维管理》特色实践课

八、发展挑战与机遇

当前面临高端技能认证体系待完善、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挑战。但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可争取更多国家级实训基地项目,预计未来三年校企合作项目将增长150%。

该校区通过创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机制,正在重塑西部地区高职教育范式。其“生态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不仅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更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