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成都师范学校招生简章(成都师范招生)

成都师范学校作为西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招生简章始终体现着服务基础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定位。2023年招生简章延续了“师范为本、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通过优化专业结构、细化录取规则、强化奖学金体系等举措,进一步凸显了学校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简章内容涵盖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录取标准等核心模块,同时新增“乡村振兴专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等特色项目,展现出学校响应国家教育战略、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简章中特别强调“师德养成”与“数字素养”双轨并重的培养模式,这既是对传统师范教育的传承,也是对新时代教育需求的积极回应。

成	都师范学校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与专业布局

2023年成都师范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本科生3200人,专科生1800人,总规模较2022年扩招5%。其中师范类专业占比68%,非师范类专业新增人工智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交叉学科。

年份本科计划专科计划师范类占比
20233200180068%
20223050170071%
20212900160073%

从近三年数据可见,学校在保持师范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逐步压缩专科比例,并通过增设新兴教育学科实现专业升级。

二、核心专业录取分数线

以四川省为例,2023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录取线超省控线48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超线52分,显示出传统师范专业的持续热度。

专业名称2023录取线2022录取线线差
汉语言文学(师范)563558+5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567560+7
英语(师范)559554+5

非师范类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录取线涨幅最大,反映数字化教育人才需求的增长趋势。

三、学费标准与资助体系

师范类专业学费维持4000-4800元/学年,艺术类学科上浮至7000元。学校设立“未来教育家奖学金”,覆盖前5%学生,金额达8000元/年。

专业类别学费(元/年)奖学金覆盖率助学贷款额度
师范类4000-480015%最高12000
非师范类4500-650010%最高12000
艺术类7000-90008%最高12000

对比同类院校,该校师范专业学费处于中等水平,但奖学金覆盖面更广,特别设立“乡村教师定向补助”。

四、专项招生计划

2023年首次实施“基础教育强基计划”,在川内20个县区定向招生300人,承诺毕业后回生源地任教至少5年。另设“特殊教育专项”名额120人,针对手语翻译、康复教育等紧缺方向。

  • 乡村振兴计划:覆盖68个脱贫县,降分录取并减免30%学费
  • 卓越教师计划:选拔50人进入“4+2”本硕贯通培养
  • 艺体特长生:新增书法教育、少儿绘本创作等特色方向

五、报考条件与限制

师范类专业要求身高不低于155cm(男)、150cm(女),且无口吃、色盲等身体条件。公费师范生需签订履约协议,违约需返还培养费用并支付违约金。

报考类型视力要求身高要求政审标准
普通师范类矫正4.8以上无特殊限制基础政审
公费师范生裸眼4.6以上男≥160cm/女≥155cm严格政审
艺术体育类专业测试标准按专业要求基础政审

非师范专业仅要求符合普通高校体检标准,但学前教育等相关专业仍参照师范类标准执行。

六、培养模式创新

实行“主修+微认证”制度,学生除完成本专业学习外,可考取“班级管理”“教育技术”等微认证证书。建立“双导师制”,由高校教授和一线特级教师联合指导。

  • 实践学分占比提升至30%,包含校内外实训、教育见习等
  • 推行“学期轮换制”,每学年安排4周基层学校沉浸式教学
  • 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覆盖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场景

七、就业质量报告

2022届毕业生进入基础教育领域比例达83%,其中72%就职于公立学校。签约单位包括成都七中、绵阳中学等省内名校,以及云南、西藏等地教育局。

就业去向2022届占比典型单位
公立中小学65%成都实验小学、德阳中学
民办教育机构18%新东方、天立教育集团
继续深造12%四川大学、西南大学
其他行业5%传媒、出版、公务员

近三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保持在98%以上,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八、考生须知与常见问题

报考公费师范生需参加面试,重点考察语言表达、教育情怀等素质。非川籍考生占比不得超过年度计划的15%,特殊教育专业可放宽至20%。

  • 转专业政策:大一末可申请平级转专业,师范与非师范类互转需补修课程
  • 入学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取消资格,特别是运动机能、感官功能等项目
  • 户籍限制:公费师范生仅限川内户籍,其他专业无限制

成都师范学校招生简章系统展现了地方师范院校在规模扩张与内涵提升间的平衡策略。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实践导向、完善资助体系,既保证了基础教育人才供给,又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空间。专项计划的推出体现了教育公平导向,而录取标准的逐年提升则折射出师范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对于考生而言,需特别注意身体条件限制、公费生服务协议等刚性要求,同时把握“微认证”“双导师”等创新培养模式带来的增值机会。总体来看,该校构建了兼顾传统优势与时代需求的招生培养体系,持续巩固着区域基础教育人才供给第一梯队的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686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