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西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2023(西昌幼专23)

西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西昌幼师”)作为四川省民族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3年在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特色。学校立足凉山彝族自治州,以“服务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为核心使命,形成了“双语教育+艺术特长”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该校招生计划较2022年增长15%,新增早期教育、舞蹈教育等专业,同时保持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占比超60%。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48%,较五年前提升20个百分点,且“双师型”教师占比突破65%。硬件设施方面,建成川南首个虚拟仿真幼儿教育实训中心,并与凉山州内12个县市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这些举措使得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2%以上,其中85%服务于民族地区基层幼儿园。

西	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2023

一、招生计划与专业结构调整

2023年西昌幼师招生计划呈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特征。总计划数达3200人,较2022年增加400人,增幅14.3%。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保持主体地位,招生1980人,占比61.9%;新增早期教育(50人)、舞蹈教育(30人)两个专业,停招美术教育专业。

年份总计划数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
20212400160004000
20222800180004500
2023320019805050030

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截至2023年9月,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达285人,较2020年增加78人。学历结构方面,硕士及以上教师137人,占比48.1%,较2020年提升15个百分点;职称结构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比32%,较五年前增长10%。值得注意的是,“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7%,其中具有幼儿园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新增23人。

指标2020年2023年变化值
专任教师总数207285+78
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33.1%48.1%+15%
副高以上职称占比22%32%+10%
双师型教师占比55%67%+12%

三、实训体系建设进展

学校累计投入4200万元建设实训设施,形成“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建有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蒙台梭利实训室等18个专项实训场所,与2022年相比新增虚拟现实(VR)幼儿游戏开发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扩展至56个,覆盖凉山州全部17个县市,其中深度合作园所达23所。

类别2022年2023年新增/改造
校内实训室总数1518VR实验室等3个
校外实训基地49567个新签约园所
深度合作园所18235所示范园

四、民族地区定向培养模式

针对凉山州彝汉双语教育需求,学校实施“语言+技能”培养计划。2023年设立彝汉双语方向班级12个,覆盖520名学生,配备专职彝语教师18人。与甘孜、阿坝等市(州)签订定向培养协议,计划每年输送300名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幼儿园。

五、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学校与凉山州教育局共建“学前教育产学研联合体”,联合开发《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包》。与8家幼教机构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学生280人。2023年校企共同研发幼儿科学启蒙课程12门,完成教师企业实践项目45项。

六、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全年开展国培计划、省培项目等培训23期,覆盖幼儿教师1800人次。组建“彝乡幼教服务团”,深入11个贫困县开展送教活动,惠及乡村教师600余人。承接凉山州幼儿园质量评估项目,完成78所幼儿园办学水平诊断。

七、科研与教材建设成果

2023年立项省级以上课题9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实现零突破。出版《彝族民间游戏集锦》《学前儿童普通话训练手册》等校本教材5部,开发线上课程资源180课时。

八、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建议

当前存在三大矛盾:民族地区人才流失率仍达12%、实训设备更新周期滞后于技术发展、校地协同机制待深化。建议构建“定向生服务期补偿制度”,设立民族教育专项基金;推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迭代升级;建立政府主导的产教融合信息平台。

通过多维分析可见,西昌幼师2023年在规模扩张与内涵建设上取得平衡发展,其民族地区服务导向的办学特色愈发凸显。但在应对人口流动带来的人才留存难题、技术赋能教育的实践转化等方面仍需持续创新。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校地协同的制度设计,深化“语言+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巩固其在民族地区幼教领域的引领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773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