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内江技术学校是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学校依托内江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产业优势,构建了以机械加工、电子技术、农业科技为主的专业体系,并与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训设施建设、推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数据显示,2022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4.5%,对口就业率超80%,在川南职业院校中位居前列。然而,随着产业升级加速,学校在新兴专业布局、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增强与区域经济需求的动态适配能力。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四川内江技术学校前身为1978年创建的内江机械技工班,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地方产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办学方向,2018年被认定为“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学校开设机械加工、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形成以先进制造为核心,信息技术与现代服务协同发展的专业集群。
年份 | 在校生规模 | 重点专业数量 | 校企合作企业数 |
---|---|---|---|
2015 | 2300人 | 2个 | 15家 |
2020 | 3100人 | 3个 | 28家 |
2023 | 3500人 | 3个 | 42家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内江“页岩气+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三大产业集群。例如,机械类专业引入CAD/CAM课程模块,电子商务专业增设直播电商实务课程。2023年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智能仓储管理等专业,淘汰焊接技术、文秘等2个传统专业。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实训项目占比 | 职业资格证书 |
---|---|---|---|
机械制造 | 数控编程、模具设计 | 65% | 数控车工中级 |
电子信息 | 单片机应用、PCB设计 | 60% | 电子设备装接工 |
现代农业 | 无人机操控、农产品电商 | 农业技术指导员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现有教职工182人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7%。2022年引进企业技术骨干12人担任兼职教师,重点参与实训课程教学。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时长 |
---|---|---|---|
正高级职称 | 24 | 13.2% | 年均4个月 |
中级职称 | 78 | 年均3个月 | |
企业兼职教师 | 42 | 累计超1年 |
四、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建有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含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8大实训平台。其中,与内江四海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共建的“精密加工实训室”配备价值800万元的数控机床设备。2023年投入300万元升级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引入虚拟仿真教学系统。
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1.5+1.5”工学交替模式,即第1-3学期在校学习,第4-6学期分阶段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与巨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订单班”,实行“三阶递进”培养:第1年基础技能训练,第2年专项技术提升,第3年岗位实战。近三年订单班就业保留率达91%。
六、就业质量与升学通道
2023届毕业生进入制造业比例达58%,主要就业于内江高新区、资阳牙科产业园。升学方面,与四川理工学院等高校共建“3+2”中高职衔接项目,2023年专升本录取率较五年前提升18个百分点。
指标 | 2021 | 2022 | 2023 |
---|---|---|---|
初次就业率 | 92.3% | 94.1% | 95.2% |
对口就业率 | 78.5% | 81.2% | |
平均起薪 | 3820元 | 4150元 |
七、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内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政府项目。与内江经开区管委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47项。疫情期间开发“云培训”平台,为126家企业提供线上技术服务。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数字转型压力,虚拟现实(VR)实训设备覆盖率不足30%,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开发滞后。计划未来三年投入2000万元建设“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维护等新兴专业,力争将校企联合研发成果转化率提升至15%以上。
四川内江技术学校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已形成鲜明的区域职业教育特色。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新兴专业布局、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加速突破,以更好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