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成都幼儿师范学校致民路校区(成都幼师致民校区)

成都幼儿师范学校致民路校区作为成都市公办幼师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历史底蕴与办学特色在西南地区幼教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校区坐落于锦江区致民东路,依托百年师范教育传统,以培养高素质幼教人才为核心目标。校园占地约8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近3000人,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核心专业。校区融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功能,配备省内领先的实训中心与智慧教室,师资团队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45%,形成“理论+实践+艺术”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近年来,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稳定在92%以上,就业率超过98%,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幼教骨干力量。

成	都幼儿师范学校致民路校区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校区前身可追溯至1904年创办的四川官立女子师范学堂,历经多次更名与改制,于2010年迁址重建后形成现有格局。作为成都市唯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公办中等专业学校,其核心定位为“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复合型幼教人才”,同时承担四川省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任务。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
1904年创建四川官立女子师范学堂
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幼儿师范学校
2010年迁入致民路新校区
2020年获批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二、地理区位与交通网络

校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致民东路16号,地处东门核心区域,周边3公里范围内覆盖地铁2号线(牛王庙站)、6号线(顺江路站)及10余条公交线路。校园毗邻蜀都大道与东大路,自驾可通过滨江东路快速接驳绕城高速。该区位优势使校区成为连接市中心与天府新区的重要教育节点。

交通类型线路详情
地铁2号线(牛王庙站步行10分钟)、6号线(顺江路站步行12分钟)
公交47路、56路、92路等12条线路经停校门口
主干道蜀都大道、东大路、滨江东路构成环形路网

三、专业架构与课程体系

校区构建以学前教育为主干,早期教育、艺术教育为支撑的专业群。核心课程包含幼儿心理学、五大领域教学法、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同时开设川剧变脸、蜀绣工艺等非遗传承课程。实行“2.5+0.5”培养模式,即2.5年校内学习+0.5年幼儿园顶岗实习。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技能证书
学前教育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幼儿园游戏设计幼儿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证
早期教育婴幼儿动作发展评估、亲子活动方案设计早期教育指导师证
艺术教育幼儿舞蹈创编、儿童剧表演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

四、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182人,其中正高级讲师8人,副高级职称76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68%。建有省级幼教名师工作室3个,校企共建“双导师制”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库包含自主研发的《幼儿园一日活动标准化视频教程》等数字化资源,藏书量达12万册的幼教专题图书馆通过CALIS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类别数据指标
师生比1:16
高级职称占比45%
双师型教师62人(占34%)
校企合作单位47家省级示范幼儿园

五、实训条件与智慧校园

校区建有总面积800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含模拟幼儿园、感统训练室、蒙台梭利教室等23个专项实训场所。2022年完成教育信息化2.0升级,部署AI课堂分析系统、虚拟仿真保育室等智能化设施,实现教学过程数据采集与实时反馈。

实训场所设备配置
模拟幼儿园全真场景6间教室,配备互动白板、观察记录系统
感统训练室平衡步道、攀爬架、多感官刺激设备
舞蹈实训厅液压升降舞台、智能镜面系统、动作捕捉设备

六、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

实行“全封闭+弹性休假”管理制度,周一至周五实施晨训制度与晚自习督导。构建“银杏杯”教学能力大赛、“童声飞扬”合唱节等品牌活动,年度开展幼教技能竞赛30余项。学生社团涵盖儿童文学创作、幼儿戏剧表演等12个类别,注册成员超1500人。

  • 特色管理制度:职业素养学分制(将礼仪规范、教态台风纳入考核)
  • 文化品牌活动:金梧桐幼教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月度讲座)
  • 实践育人项目:园校共育计划(每学期2周幼儿园浸入式观察)

七、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毕业生进入公办幼儿园比例达78%,其中成都市一级园录取率超过65%。建立“招生-培养-输送”一体化机制,与47所优质幼儿园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社会培训年均承接国培计划、转岗培训等项目,覆盖幼儿教师1200人次。

就业指标2023届数据
公办园就业率78.3%
五城区录取比例52.6%
平均初次就业岗位配班教师/保育组长
起薪区间4500-6200元/月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布局

当前面临生源质量波动、实践教学场地受限等挑战。规划到2025年完成二期工程,新增婴幼儿托育实训中心与特殊教育楼舍。启动“幼教+”跨界培养计划,拟增设幼儿体育教育、数字绘本设计等新兴方向,构建从中职到高职的贯通培养体系。

作为西南地区幼教人才培养的标杆院校,成都幼儿师范学校致民路校区通过持续优化“政校行企”协同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在守护师范教育传统基因的同时,正朝着建设全国幼教职教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951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