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泸州师范学校(泸州师范)

泸州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中等师范院校,其发展历程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紧密相连。作为川南地区重要的师范教育基地,该校以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为核心使命,形成了"立足师范、多元发展"的办学格局。经过百年积淀,学校构建了涵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体系,尤其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形成显著优势。近年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创新模式,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为区域教育发展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质师资。

泸	州师范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肇始于1916年创建的川南师范学堂,历经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调整、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造、新世纪高校布局优化等重要阶段,2010年整体迁入新校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定位为"培养卓越基础教育师资的现代化师范学校",形成"双核驱动"发展路径:一方面坚守师范教育传统优势,另一方面拓展非师范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特征
1916-1949川南师范学堂创立初等师范教育为主,侧重文化传承
1950-1999改制为中等师范学校标准化师范教育体系,突出教学技能
2000-2020校区扩建与专业拓展增设艺术教育、信息技术等新兴专业

二、师资力量结构分析

通过实施"名师培育工程"和"双师素质提升计划",构建了金字塔形师资结构。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达47%,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68%,另有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特级教师26人。

师资类别数量占比核心优势
正高级教师3415%含省级教学名师5人
双师型教师8737%具备行业资格证书
硕士及以上18981%覆盖所有主干专业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专业架构:保留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传统师范专业,新增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媒体技术等复合型专业,形成"基础文理+艺术特长+教育技术"的课程矩阵。实践课程占比达40%,包含微格教学、教育研习等特色模块。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认证
传统师范类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教师资格证
新兴复合类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教育大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应用证书
艺术特长类音乐教育声乐技巧、乐器编配艺术辅导教师资格证

四、校园设施与教学资源

新校区占地320亩,建有智能化教学大楼、艺术实训中心、数字化图书馆等核心设施。教学设备总值达1.2亿元,生均教学资源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设施类别数量/面积功能特性使用率
专业实训室86间/8000㎡含虚拟幼儿园仿真系统92%
纸质图书38万册师范教育专题文献占比40%日均借阅量320次
智慧教室45间配备交互式教学系统课程覆盖率78%

五、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建立"四位一体"成长机制:通过导师制、技能社团、创新创业基地、心理辅导中心构建全程培养网络。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142项,发明专利授权17件。

六、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毕业生主要面向川渝地区基础教育单位,就业专业对口率达89%。与200余所中小学建立"订单式"培养合作,开展国培计划项目年均培训教师3000人次。

七、办学特色与竞争优势

形成"三精"办学特色:精准对接基层教育需求、精细打磨教师教育技能、精益培育教育情怀。在川南地区师范院校中,其幼教人才培养质量、校地合作深度、毕业生岗位适应力等指标均居领先地位。

八、挑战与发展战略

面对基础教育师资需求变化,学校正推进三大战略:一是深化"人工智能+师范教育"课程改革,二是建设川滇黔结合部教师教育共同体,三是打造"退休特级教师资源库"提升实践指导水平。

泸州师范学校通过百年积淀与创新突破,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其"扎根基础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办学实践,为新时代师范院校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随着教育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学校在师资培养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完善等方面仍具较大发展空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7068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