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山西校训及历史)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综评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三晋大地、专注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不仅凝练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更深刻反映了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价值选择与文化积淀。校训“厚德强能、砺学笃行”八个字,虽简洁却意蕴深远,既秉承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德才兼备”的核心要义,又紧密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强调实践与应用的时代特征。“厚德”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强调人格修养与社会责任感;“强能”突出了职业院校注重技能培养、服务发展的定位;“砺学”倡导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学风;“笃行”则坚持知行合
一、务实进取的实践导向。这一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是学院数十年办学历史的积淀,是随着中国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化和丰富的文化成果,它来源于学院对自身使命的深刻认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回应,以及对人才培养规律的持续探索。校训既是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学院精神文化的核心载体,其历史演进与内涵拓展过程,恰恰是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长壮大的缩影,展现了一所高职院校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与时俱进的生动形象。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解析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为“厚德强能、砺学笃行”。这八个字精准地概括了学院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全院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

校训的逐层阐释

  • 厚德:这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直接体现。“厚德”源于《周易》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道德深厚、胸怀博大。对于学院而言,它要求将德育置于首位,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使其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公民和职业人。
  • 强能:这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使命。“强能”即强化技能、提升能力。它直接指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旨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实操技能,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满足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 砺学:这是成就事业的基础路径。“砺学”意为磨砺学问、刻苦学习。它倡导一种勤奋刻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学风,鼓励师生在学术和技术领域不断钻研探索,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以适应知识和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挑战。
  • 笃行:这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笃行”源自《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所练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之中,脚踏实地,知行合一,追求实效。

这四个部分相互关联、有机统一:“厚德”是根基,“强能”是主干,“砺学”是过程,“笃行”是目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逻辑链条。

校训的历史溯源与演进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并非建校之初便已确立,它的形成与凝练经历了一个与学院发展同步的历史过程,深深植根于学院数十年的办学实践与文化积淀之中。


1.办学初期的精神积淀(1958-2000年代初)

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创建的太原工学院附设机械工业学校。在那个百业待兴、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年代,学校的诞生本身就承载着为山西乃至全国机械工业培养急需技术人才的使命。这一时期,虽然尚未有形式上高度概括的校训,但“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技术报国”等精神品质已然成为校园文化的内核。教师们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过硬的操作技能,学生们在实习工厂中挥洒汗水,这种重视实践、强调奉献的风气,为日后“强能”与“笃行”的校训内容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土壤和丰富的实践注脚。学校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受到山西深厚工业文明和朴实民风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这为校训的形成奠定了基调。


2.升格与发展中的理念凝练(2000年代)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校于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这一转变不仅是办学层次的提升,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刻革新。学院面临着新的定位:如何在高职教育的浪潮中办出特色、赢得声誉?答案在于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即培养德技并修的人才。在此期间,学院开始系统地总结自身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精神,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职业院校的先进理念,并对接区域经济(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经过师生广泛的讨论、专家学者的论证以及学院领导层的决策,“厚德强能、砺学笃行”这八个字逐渐浮出水面,它既是对过去优良传统的高度总结,也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庄严承诺。它将隐含多年的精神明文化、系统化,正式确立了其作为全院共同价值观的地位。


3.新时代的内涵丰富与践行(2010年代至今)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推出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其校训的内涵也随之不断丰富和拓展。“厚德”增添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强能”则更加注重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对接的复合型能力培养;“砺学”鼓励拥抱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笃行”强调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校训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深度融入到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课程体系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践行“厚德”;在实训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强化“强能”;在学风建设中,举办技能大赛和技术讲座,激励“砺学”;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推动“笃行”。校训的历史,就是一部学院不断适应时代、守正创新、践行自身使命的发展史。

校训与学院办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与学院日常办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它指导着学院的方向,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体现

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紧紧围绕校训制定。德育测评体系保障“厚德”可评可测;理论与实践1:1甚至更高比例的课程设置、先进的实训基地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等,都是为了实现“强能”;推行项目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自主“砺学”的习惯;大量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真題真做、鼓励创新发明,则是“笃行”最直接的体现。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彰显

校园文化是校训的生动载体。学院通过宣传橱窗、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广泛传播校训;通过评选“技能之星”、“道德楷模”等活动,让校训精神具象化;社团活动、科技文化节、企业家讲座等,营造了践行“砺学笃行”的浓厚氛围。校训融入了校园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活动,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熏陶着每一位学子。

对师生行为的导向作用

对教师而言,“厚德”要求他们成为师德师风的典范;“强能”要求他们是“双师型”教师,既懂理论又会实操;“砺学”要求他们持续更新知识库;“笃行”要求他们将科研应用于教学和生产。对学生而言,校训是他们三年学习生活的航标,从入学教育到毕业典礼,校训提醒他们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掌握怎样的本领,如何学习和行动。

校训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制造强国的今天,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展现出巨大的时代价值。“厚德强能”回应了社会对德才兼备人才的呼唤,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职业道德和精湛技能同等重要;“砺学笃行”则契合了学习型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鼓励劳动者不断升级技能、勇于实践创新。展望未来,校训将继续作为学院发展的定盘星。
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趋势的深入,校训的内涵必将进一步演化。
例如,“强能”可能更侧重于人机协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笃行”可能更强调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实践与创造。但无论如何变化,“厚德”的基础地位和“砺学”的进取精神将永恒不变。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持这一校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活力,培养出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山西的经济转型发展和国家的制造业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校训的历史,还在继续书写;校训的力量,将持续绽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1943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79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