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闽南理工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闽南理工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闽南理工学院的校训是“正大气魄,厚德力行”。这八个字不仅是镌刻在校园醒目处的金石之言,更是深深融入学院办学血脉与育人实践的灵魂所在。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学院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与发展历程中,经过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精神标识。校训的历史与学院自身的发展史紧密交织,反映了创办者与历任教育者的初心与远见。其中,“正大”与“厚德”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闽南地域文化中重德、尚义、豁达、进取的精髓,强调为人、为学、为事的基础在于品德端正、胸怀广阔。而“气魄”与“力行”则凸显了理工类院校注重实践、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特质,鼓励学子不仅要具备远大的志向和非凡的胆识,更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将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条校训的历史,是一部从初创时期的明晰定位,到发展过程中的一以贯之,再到新时代背景下不断被赋予新内涵的演进史。它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一代代闽南理工人在求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坚守价值,深刻体现了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既具人文素养又具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坚定追求。

闽南理工学院校训的深刻内涵与历史渊源


一、 校训的文本解读与核心要义

闽南理工学院的校训“正大气魄,厚德力行”,言简意赅,意蕴深远。这八个字可以拆分为两组相辅相成的概念,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和精神指引。


1.“正大”与“气魄”:格局与胆识的塑造

“正大”一词,源远流长,蕴含着中华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正”,即正直、正派、正道。它要求师生在道德上坚守底线,在学术上追求真理,为人处世光明磊落。这是立身之本,强调内在的修养与定力,要求个体心术正、行为正,不偏不倚,遵循社会公义和学术规范。
  • “大”,即宏大、博大、大度。它倡导的是一种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视野。不囿于一时一地的得失,不拘泥于狭隘的个人利益,要有容纳百川的气度,要有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格局。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大”也意味着其办学要有大思路,育人要有大目标。
  • “气魄”,则是“正大”内在品质的外在彰显。它指的是非凡的胆识、勇毅的精神和干事业的决心。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气魄”就是要求师生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探索未知,具备攻坚克难的意志力和开拓创新的勇气。它反对畏首畏尾、墨守成规,鼓励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因此,“正大气魄”作为一个整体,强调的是内外兼修:内心保有正直与博大,外在展现出果敢与魄力。它旨在培养学子成为襟怀坦荡、志向高远、敢于担当的栋梁之材。


2.“厚德”与“力行”:根基与实践的统一

“厚德”源自《周易》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极为重要的价值理念。

  • “厚德”,意指深厚的德泽、高尚的品德。它将“德”置于个人成长的首位,认为德行是承载知识、能力、事业乃至一切成就的基石。无德之人,纵有才学,亦难成大器,甚至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闽南理工学院将“厚德”作为校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了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 “力行”,出自《礼记·中庸》的“力行近乎仁”,意为努力实践,身体力行。它反对空谈,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对于一所以“理工”为特色的学院而言,“力行”具有特殊的意义。理工科的知识与技能,尤其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实验、实习来巩固和升华。“力行”要求师生不仅要知道,更要能做到;不仅要有理论,更要能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它体现了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导向。

“厚德”与“力行”的结合,深刻揭示了“知”与“行”的辩证关系。“厚德”是“力行”的导向和保障,确保行动的方向正确,有益于社会;“力行”则是“厚德”的体现和检验,将内在的品德转化为外在的贡献。二者统一,要求学子成为道德高尚且勤于实践、贡献社会的实干家。


二、 校训诞生的历史背景与地域文化基因

闽南理工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偶然,它与学院所处的闽南地域文化、创办者的教育理念以及学院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1.闽南文化的深厚滋养

学院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发祥地之一。闽南文化以其独特的海洋性、开放性和拼搏精神著称于世。这种文化特质深深地烙印在学院的校训之中。

  • 爱拼敢赢的精神:闽南人素有“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优良传统。这种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气魄”,正是校训中所倡导的。它激励着学子在学业和未来事业上敢于竞争、勇于创新。
  • 兼容并包的胸怀:历史上,泉州作为国际商贸大港,汇聚了多元文化和宗教,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这种“海纳百川”的“大”度胸怀,为校训中的“正大”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 重义守信的品德:闽南商业文化中非常注重信誉和契约精神,强调“诚信为本”、“义利兼顾”。这种对商业伦理和个人品德的重视,与校训中“厚德”的要求一脉相承。
  • 务实求真的作风:闽南人注重实际,讲究效益,不尚空谈。这种强调实干、注重实效的“力行”精神,深深影响了学院的办学风格和人才培养定位。

因此,校训“正大气魄,厚德力行”可以看作是闽南文化精髓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集中表达和升华。


2.创办者的初心与时代呼唤

闽南理工学院的前身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这正是中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国家大力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阶段。学院的创办者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深刻认识到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确立校训时,创办者与早期建设者们希望:

  • 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公民。
  • 学院的教育要区别于纯理论研究的大学,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学子们能继承和发扬闽南人拼搏进取的精神,具备适应社会竞争和未来挑战的强大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正大气魄,厚德力行”这八个字,精准地回应了这些期望。它既确立了学院的育人标准,也明确了学院的办学特色,是创办者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教育本质深刻思考的结晶。


三、 校训在学院发展历程中的演进与固化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与学院发展实践的紧密结合。自确立以来,“正大气魄,厚德力行”就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逐步内化为学院办学理念、规章制度、校园文化乃至师生行为准则的核心指引。


1.办学理念的基石

学院在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办学定位时,始终以校训精神为依归。
例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和职业道德教育,体现“厚德”;加大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强化“力行”;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气魄”;在校园建设中营造开放、包容、向上的氛围,涵养“正大”的格局。校训精神渗透到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


2.校园文化的灵魂

校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纲领。学院通过多种形式,使校训深入人心:

  • 环境熏陶:将校训醒目地镌刻在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文化石上,让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耳濡目染。
  • 仪式教育: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颁奖大会等重要场合,反复宣讲校训的内涵和意义,使其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印记。
  • 榜样引领:评选表彰在品德、学习、实践、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典型,用鲜活的事例诠释校训精神。
  • 活动承载:组织开展以社会责任感、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践行校训提供平台。

通过这些持续不断的努力,校训从文字符号转化为师生普遍认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


3.对师生群体的深远影响

校训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它对每一个“闽南理工人”的塑造上。

  • 对教师而言,“正大气魄,厚德力行”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准则。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学识渊博的“经师”,更要做品德高尚的“人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科研上要敢于攀登高峰(气魄),在教学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力行)。
  • 对学生而言,校训是成长成才的航标。它指引着学子们在校期间不仅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力行),更要注重修身养性(厚德),树立远大理想(正大),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气魄)。许多毕业生在回顾大学生涯时,都认为校训精神对他们步入社会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道路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学科专业的拓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校训的具体实践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但其核心精神始终如一,历久弥新。


四、 校训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价值彰显

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使命和挑战。闽南理工学院的校训“正大气魄,厚德力行”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


1.回应“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时代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校训中的“厚德”正是对这一根本任务最直接的呼应。学院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更加自觉地突出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训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

国家大力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需要培养大量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训中的“力行”精准地契合了这一导向。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使“力行”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3.激发创新精神与家国情怀

在科技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气魄”意味着要敢于挑战前沿、勇于自主创新。学院鼓励学生和教师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此同时呢,“正大”所蕴含的胸怀格局,也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紧密相连,激励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


4.塑造独特的大学身份标识

在高校林立、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大学精神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正大气魄,厚德力行”作为闽南理工学院的校训,集中体现了其扎根闽南、注重应用、德能并重的办学特色,成为学院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身份标识,增强了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闽南理工学院的校训“正大气魄,厚德力行”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严谨的有机整体。它根植于闽南深厚的文化沃土,诞生于学院创业发展的实践需求,并在其办学历程中不断得到巩固、深化和弘扬。这条校训不仅是对学院过去奋斗史的总结,更是引领其走向未来的精神灯塔。它深刻地影响着学院的办学方向、文化气质和育人成果,激励着一代代闽南理工人恪守正道、修养品德、奋发有为、服务社会,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区域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校训的精神,已然成为闽南理工学院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最鲜明的文化符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6944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68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