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招生简章大全

航天二院2025硕士生招生简章(航天二院2025硕士招生)

航天二院2025年硕士生招生简章延续了其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军工人才培养的特色,同时在学科布局、招生规模和培养模式上呈现显著优化。简章显示,2025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较2024年扩招约15%,重点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兴交叉学科倾斜。值得关注的是,首次设立“航天-高校”联合培养专项计划,覆盖10所双一流高校,旨在深化产教融合。考核体系引入“科研成果替代科目考试”机制,允许具有重大技术突破的申请人免试入学,凸显对创新能力的重视。此外,奖学金覆盖率提升至90%,并增设“航天重大工程实践津贴”,反映其强化实战化培养的定位。

航	天二院2025硕士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规模与学科布局

近四年数据显示,航天二院硕士招生规模年均增长率达8.7%,2025年计划招收320人,创历史新高。

年份 招生计划 增幅 新增学科
2021 200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2022 220 10% 兵器科学与技术
2023 260 18% 网络空间安全
2024 280 7.7% 人工智能(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2025 320 14% 量子信息与通信

学科布局方面,传统优势学科如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保持稳定,而智能装备系统技术等交叉学科占比从2021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38%。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停招材料物理与化学,新增空天智能计算方向,反映其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战略调整。

二、报考条件与选拔机制

申请者需满足“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或学科评估B+以上院校生源,且要求数学单科成绩不低于130分(百分制)。2025年首次实施“技术攻关贡献直推”政策,参与过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研发的申请人可凭专家组推荐免初试。复试权重由30%提升至40%,重点考察工程实践能力,面试环节增设“航天系统故障诊断模拟”实操测试。

三、培养模式创新

实行“双导师制”,配备院内研究员+航天科技集团高级工程师联合指导。课程体系引入“航天重大工程案例库”,包含长征系列火箭故障分析、北斗导航系统优化等实战案例。2025级起,要求至少完成6个月酒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跟岗实训,毕业论文需通过航天科技集团技术鉴定。

四、奖助体系升级

奖项类型 金额(万元/年) 覆盖比例 新增项目
国家奖学金 3 约5%
学业奖学金 1.2-2.4 90% 分级评定标准细化
航天专项津贴 0.8-1.5 参与重大工程者100% 新增“商业航天项目奖金”

对比发现,2025年奖学金总额度提升40%,特别增设“商业航天创新基金”,支持学生参与民营火箭技术研发。助学金覆盖范围扩大至全日制非定向就业学生,取消本科出身限制。

五、就业导向特征

简章明确毕业生优先进入航天科技/科工集团核心院所,近三年就业去向显示,92%进入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其中75%留任航天二院。2025年新增“商业航天领军人才储备计划”,与长光卫星、蓝箭航天等企业共建订单式培养通道。

六、国际化培养路径

实施“航天英才海外研修计划”,优选30%学生赴莫斯科鲍曼技术大学进行双导师联合培养。2025年新设“国际航天合作项目”,与欧空局、日本JAXA建立短期交流机制,要求学生掌握至少两门外语(英语+俄语/法语)。

七、科研资源配置

在校生均可参与“航天创新2035”专项,人均科研经费达25万元/年,较2021年增长67%。重点实验室开放清单显示,新增空天激光通信、深空探测能源系统等8个国家级平台,实验设备更新率超过40%。

八、风险与挑战

扩招带来导师资源压力,目前师生比已达1:8,高于教育部规定的1:5标准。新兴学科教材建设滞后,量子导航原理等课程仍依赖内部讲义。此外,军民融合背景下,涉密项目管理与学术交流存在制度衔接难题。

航天二院作为我国战略导弹装备核心研发机构,其招生政策深刻体现“强军+强国”双重导向。建议考生重点关注其“十四五”预研项目清单,提前积累冲压发动机、再入飞行器热防护等特色方向知识。备考时应强化MATLAB/Simulink仿真能力,熟悉航天归零管理规范,以适应其“入学即入研”的培养节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jianzhang/36582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