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川职高学校作为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载体,承担着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产业服务及就业促进的重要职能。目前,该地区以达川区职业教育中心(简称“达川职教中心”)为核心,同时涵盖多所民办职业学校及综合性高中开设的职高班,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教育体系。达川职教中心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及师资力量均处于区域领先地位,而民办职高则通过灵活机制补充了市场多样化需求。从区域经济适配性来看,达川职高紧密围绕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等地方支柱产业开设专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超92%,本地产业人才供给占比达65%以上,成为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力量。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达川区职业教育中心始建于1985年,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9年纳入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学校以“立足达川、服务川东北、辐射成渝双城经济圈”为定位,形成中职教育与高职衔接、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重的办学模式。民办职高如达州XX职业技术学校(2012年建校)则聚焦大健康、新媒体等新兴领域,填补公立学校专业覆盖空白。
学校名称 | 建校时间 | 办学性质 | 主管部门 |
---|---|---|---|
达川区职业教育中心 | 1985年 | 公立 | 达川区教育局 |
达州XX职业技术学校 | 2012年 | 民办 | 四川省教育厅 |
达州YY高级职业中学 | 2001年 | 公立 | 达州市教育局 |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
达川职高专业布局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三大专业群。其中,达川职教中心开设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2个省级重点专业,民办职高则增设直播电商、老年护理等特色专业。数据显示,区域内职高专业与达州市“3+3”产业集群(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匹配度达82%。
学校 | 重点专业 | 对接产业 | 省级重点专业数 |
---|---|---|---|
达川区职业教育中心 | 数控技术、汽车维修、建筑施工 | 先进制造业、基建 | 8个 |
达州XX职业技术学校 | 直播电商、康复技术 | 数字经济、大健康 | 2个 |
达州YY高级职业中学 | 旅游服务、计算机应用 | 文旅产业、信息技术 | 3个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截至2023年,达川职教中心拥有专任教师187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高级职称教师34人。民办职高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导师26人,形成“理论+实训”双轨教学体系。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超4000万元,建有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4个省级实训基地,但生均教学资源仍低于川内一流职高20%左右。
指标 | 达川职教中心 | 民办职高均值 | 全省中职均值 |
---|---|---|---|
专任教师数 | 187人 | 85人 | 120人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68% | 45% | 58% |
生均设备值(元) | 8500 | 6200 | 9300 |
四、升学与就业质量
2023年达川职高毕业生升学率达67.3%,其中本科上线率12.5%,主要通过对口单招进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职院校。就业学生中,83%进入达州本地企业,重点服务于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民办职高升学率较低(48.6%),但就业对口率达79%,集中在电商、康养等新兴领域。
五、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达川职教中心与达州钢铁集团共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实现“招生即招工”;民办职高联合京东物流打造“电商直播人才孵化基地”,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2023年校企共建产教融合项目14个,但深度合作企业仍以本地中小型企业为主,世界500强企业参与度不足15%。
六、社会服务能力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覆盖新型职业农民、下岗职工等群体。2022年承接“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训”等政府项目8项,但社会培训收入仅占学校总经费的9.7%,远低于发达地区职高水平(普遍超20%)。
七、办学挑战与区域限制
面临优质生源流失(年均流失率12%)、高端产业人才需求错位(智能制造专业毕业生仅37%进入相关行业)、财政投入不足(生均拨款低于全省均值15%)等问题。民办职高更存在政策支持弱、品牌认可度低等困境。
八、未来发展路径
建议强化“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深化与重庆职高联盟的跨区域合作,争取省级“双优计划”项目资金。民办职高需通过差异化专业建设(如数字文创、智慧养老)突破同质化竞争,形成公办保基础、民办促创新的生态格局。
达川职高体系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需在产教融合深度、资源配置效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持续突破。未来应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职业教育共同体,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