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高铁乘务

株州铁路机械学校,株洲铁路机械学校

株洲铁路机械学校作为中国轨道交通领域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自1956年建校以来始终承担着铁路机械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学校历经铁道部直属管理、部委合并转制等阶段,现已发展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其专业设置紧密围绕铁路产业链需求,形成了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维护、铁道车辆运用检修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累计为行业输送技术骨干超5万名。

株	州铁路机械学校,株洲铁路机械学校

在办学定位上,该校始终坚持"服务铁路运输、支撑产业发展"的办学宗旨,构建了"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入铁路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岗位的深度对接。这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特色,使其在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领域保持着较高的行业认可度。

从发展历程看,学校经历了三个重要转型阶段:1956-1985年作为铁道部直属院校,主要承担蒸汽机车维修人才培养;1990年代适应内燃机车普及需求,增设机电一体化专业;2000年后伴随高铁技术发展,新增动车组检修等新兴专业。这种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了专业设置与行业技术升级的同步性。

历史沿革与体制变迁

发展阶段时间跨度管理体制核心职能
初创期1956-1965铁道部直属培养蒸汽机车维修技师
扩建期1966-1998铁道部与地方共管增设内燃机车检修专业
转型期1999-今省级示范高职发展高铁相关新兴专业

专业体系与课程设置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职业面向
机车车辆类动车组检修技术牵引系统检修、转向架调试铁路局动车段
工程机械类轨道起重机械操作大型养路机械原理、施工组织工务段机械车间
智能制造类铁道装备数字化制造三维建模、智能检测技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对比

合作维度株洲铁路机械学校其他同类院校行业标杆模式
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共建"厂中校"实训中心依托仿真软件开展虚拟实训德国双元制实体工厂教学
师资共享机制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占比30%兼职教师仅承担专题讲座西门子导师制全程参与教学
课程开发主体校企联合开发岗位课程包学校主导设置通用型课程企业定制专属培训体系

在实训条件建设方面,该校建有占地8000㎡的轨道交通综合实训中心,配备CRH3型动车组模拟驾驶系统、JZ-2型接触网作业车等先进设备。其中"轨道车辆电气实训室"采用真实车体改造,可完成受电弓检修、主断路器测试等28项典型工作任务,设备资产值达3200万元。

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下现场实践不少于12个月。现有教师中具备高级技师资格的占45%,持有铁路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达82%。近年来通过"名师工作室"建设,培育出省级专业带头人3名,开发特色教材17部。

就业质量跟踪数据显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八年保持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9%。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广铁集团、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中国中铁等大型企业。岗位分布方面,技术管理岗占41%,设备维护岗占36%,其余分布在质量检测、工程监理等岗位。

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 组建"株洲轨道交通职教集团",吸纳32家上下游企业参与
  • 开发"1+X"证书制度,将企业认证标准融入教学
  • 建立"订单班"培养机制,年均开设企业冠名班级12个
  • 搭建"校-企-研"三方平台,年承接横向课题20余项

在国际交流方面,学校与俄罗斯交通大学、埃塞俄比亚铁路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海外培训项目。2021年选派教学团队赴泰国参与高铁技术标准输出项目,开发适应东南亚国家的轨道交通维护课程体系。

当前,学校正着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校园管理系统。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实训设备远程监控;开发虚拟仿真资源库,涵盖12类典型故障处理场景。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高危作业训练风险大、实景设备成本高等难题。

面对产业升级带来的新挑战,该校持续优化"基础平台+专业群"的发展架构。在巩固传统优势专业的同时,重点布局智能运维、绿色能源等新兴方向,近三年新增专业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67%,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tie/1812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