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招生简章大全

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2(暨大研招简章2)

暨南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院校,其研究生招生简章2(以下简称“简章”)充分体现了学校“侨校+名校”的办学特色与国际化发展战略。简章不仅严格遵循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框架,更通过细化报考条件、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专项计划等举措,凸显了对华侨学生、港澳台考生及特殊人才群体的倾斜支持。例如,针对华侨生设立“三侨生”专项通道,明确接受境外学历认证标准,同时在“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中增设名额,呼应国家政策导向。简章还通过动态调整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比例(如2023年专业硕士占比达68%)、扩大非全日制招生规模(较2021年增长15%)等数据,反映出学校服务社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此外,简章对复试权重分配(占50%)、奖学金覆盖率(90%以上)等核心条款的明确,进一步彰显其选拔机制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暨	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2

一、招生计划与学科布局

暨南大学近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呈现稳步扩张态势,表1数据显示,2021-2023年总招生人数年均增长约5%,其中专业型硕士占比从62%提升至68%,与教育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年份总招生人数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
2021430016002700320
2022450015002900400
2023472014003200550

学科布局方面,学校重点向“双一流”学科(如药学、金融学)及粤港澳大湾区急需领域(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倾斜。例如,2023年新增“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点,招生计划较上年翻倍;而传统优势学科如新闻传播学则通过设立“国际新闻传播”方向吸引优质生源。对比中山大学同类专业,暨南在华侨华人研究、跨境金融等领域的细分方向更具特色。

二、报考条件与专项政策

简章对报考资格的限定体现差异化管理。例如,非全日制硕士仅接收定向就业考生,且要求提供社保证明,这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保持一致;而“三侨生”可凭境外高中学历直接报考,门槛低于国内统招考生。表2显示,专项计划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较2021年增长40%,“退役士兵计划”首次突破50人。

专项类型202120222023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80100112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304052
三侨生专项506075

值得注意的是,暨南对港澳台考生实行“申请-考核”制,无需参加全国统考,这一政策与厦门大学等涉侨高校形成错位竞争,有效吸引高端人才。

三、考试科目与初试安排

简章明确规定,公共课采用国家统考试卷,专业课由学校自主命题。表3对比显示,暨南自命题科目平均难度系数(0.58)高于广东工业大学(0.65),但低于华南师范大学(0.52),体现其“适中偏难”的选拔标准。

高校公共课分数线专业课难度系数复试差额比
暨南大学总分≥3200.58120%-150%
中山大学总分≥3300.55130%-160%
华南理工总分≥3100.62110%-140%

初试时间安排上,暨南将业务课二放在第二天下午,与教育部规定完全一致,但允许考生在第三门考试中提前30分钟交卷,灵活性高于部分严格执行考场封闭管理的院校。

四、复试录取规则

简章规定复试权重占50%,其中专业面试占比不低于40%,这一标准显著高于教育部最低要求(30%)。例如,2023年某学院公布的复试细则中,金融专硕的英语听说测试占15%、综合素质占25%,凸显对应用能力的考察。对比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暨南更注重实践环节评分(如实验操作占20%),与其“应用型高校”定位相符。

调剂政策方面,简章明确校内跨院系调剂需满足原专业排名前30%的条件,严于部分985高校(如兰州大学要求前50%),但低于顶尖院校(如清华大学要求前10%),体现分层筛选机制。

五、学费与奖助体系

学术型硕士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与华南师范大学持平;专业型硕士多数学科为15000元/年,低于中山大学非全日制MBA(3.5万元/年)。表4显示,暨南奖学金覆盖率达92%,其中国家奖学金比例(约3%)与同层次高校相当,但校级奖学金额度(一等1.2万元)高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8000元)。

项目金额(元/年)覆盖比例
学术型学费8000-
专业型学费(均值)15000-
国家奖学金200003%
校级一等奖学金1200015%
助学金(月均)500100%(全日制)

助学贷款政策明确覆盖港澳台学生,这一条款在内地高校中较为罕见,凸显其侨校属性。

六、学制与培养模式

简章规定学术型硕士基本学制3年,专业型硕士2-3年,与主流高校一致。但部分专业(如会计专硕)推行“2+1”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完成学分后进入实习阶段,这一模式在华南地区具有创新性。对比深圳大学,暨南更强调论文发表要求(核心期刊1篇),而实践环节占比稍低(30% vs 40%)。

导师双选制度明确每位导师每年最多招收3名学术型硕士,严于部分高校(如湖南大学允许4名),但从师生比看(1:6),仍存在科研资源竞争压力。

七、国际交流资源

简章单列“国际交换生计划”,明确资助优秀硕士生赴境外合作高校(如伯明翰大学、美洲华裔博物馆)研修3-6个月,资助标准为往返机票+生活费补贴(每月800美元)。这一政策力度超过多数省内高校,例如华南师范大学仅提供一次性交通补助。表5显示,暨南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数量从2021年的12个增至2023年的25个,合作范围扩展至东盟、葡语国家。

年份国际项目数资助金额(万元)合作国家/地区
202112360欧美为主
202325800拓展至东盟、葡语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华侨学生可申请“海外研习专项”,无需缴纳境外学费差额,这一条款在同类高校中具有独特性。

八、近年趋势与对比分析

纵向来看,暨南研究生招生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推免比例逐年上升,从2021年的12%增至2023年的18%,接近武汉大学水平(20%);二是非全日制招生专业从工商管理、教育硕士扩展至电子信息、公共卫生等领域;三是复试线学科差异扩大,如2023年金融专硕复试线(385分)与理学国家线(280分)差距达105分。横向对比显示,其学术型硕士报录比(约6:1)低于中山大学(8:1),但热门专业(如新闻传播)竞争烈度相当;专业型硕士就业导向性显著强于华南农业大学同类专业。

在学科特色方面,暨南依托华侨医院、中旅学院等平台,在中医药国际化、旅游管理等领域形成不可替代性;而对比南方科技大学等新兴高校,其在基础学科原始创新方面的投入仍需加强。未来建议进一步优化专项计划结构,例如增设“数字湾区”人才定向培养项目,并强化产学研联合导师机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jianzhang/36788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