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利川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利川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利川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利川职校”)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唯一一所公办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84年,历经多次整合与升级,现已成为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民族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区域性职教标杆。学校坐落于利川市东城新区,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300余人,教职工280人,开设18个专业,其中民族旅游、非遗技艺、现代农业等特色专业形成品牌效应。近年来,学校以“产教融合、民族赋能”为核心战略,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民族文化传承”双轮驱动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对口升学率达82%,累计为地方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万人,被誉为“武陵山区职教明珠”。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利川职校前身为利川市农业中学,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被认定为“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锚定“服务民族地区、助力产业振兴”的办学宗旨,形成以“民族工艺、生态农业、智慧旅游”为主体的专业集群,与恩施州“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产业布局深度契合。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发展成果
1984-2004年农业中学阶段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000余人
2005-2015年职教转型期新增7个现代化专业,创建省级实训基地
2016年至今示范校建设获中央财政专项拨款3000万元,建成民族非遗大师工作室

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校构建“三层递进”课程体系:基础层强化通识教育,专长层深化技能培养,拓展层融入民族技艺传承。重点专业实行“双导师制”,企业技师与学校教师联合授课,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

专业类别核心专业民族元素融合合作企业
文化旅游类导游服务、民宿运营肉连响舞、撒尔嗬编曲恩施大峡谷旅游集团
非遗技艺类藤编工艺、西兰卡普省级非遗传承人驻校
湖北民族工艺美术院
现代农业类电商直播、茶叶栽培利川红茶制作技艺飞强茶业、硒谷科技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改革

通过“高校研修+企业实践+国际交流”三维培育机制,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团队。实施“专业群负责人制”,每个专业群配备1名教授级高级讲师领衔建设。2022年教师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师资结构比例特殊资质
高级职称教师38%含楚天技能名师5人
双师型教师67%持有行业资格证书
硕士以上学历24%武汉大学定向培养3人

四、民族教育创新实践

学校首创“非遗工坊+现代学徒”培养模式,将肉连响、毛古斯舞等12项民族技艺纳入课程体系。建设面积800㎡的民族文化体验中心,开发《土家织锦工艺》《利川灯歌传习》等8门特色校本课程。

  • 建立“大师工作室+项目承包”机制,学生参与腾编灯笼、西兰卡普织物等非遗产品商业化开发
  • 与恩施职院联合开展“3+2”民族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近三年输送专科生126人
  • 承办武陵山区民族文化技能大赛,学生获传统手工艺类奖项27项

五、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与利川市文旅局共建“腾龙洞研学基地”,与拼多多签订电商助农协议。近三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万人次,助推32个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

合作类型项目案例年度效益
产业学院利川红茶产业学院研发新产品3款,带动茶农增收200万元
订单培养民宿管家定制班为柏曼酒店输送人才87人,留用率92%
技术服务电商直播助农累计销售农产品4300万元,孵化网红主播45人

当前,利川职校正推进“数字职校”建设,投入1200万元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民族工艺数字资源库。面对民族地区职教资源分散、产业升级加速等挑战,学校计划深化东西部协作,引入长三角优质职教资源,力争2025年建成“湖北省民族职业教育集团”,为武陵山区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3921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2.4701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