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航空学院什邡校区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人才培养基地,自2018年正式启用以来,依托校本部的航空教育资源优势,结合什邡市的区位与产业特点,形成了以航空工程技术、运输管理、无人机应用为核心的特色办学体系。校区占地约120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配备波音737-800模拟驾驶舱、CCAR-147认证的飞机维修实训中心等高端教学设施,累计为行业输送技术人才超4000人。其发展模式体现了产教融合、军民协同的创新路径,尤其在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领域,通过与中航工业、京东物流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构建了"校-企-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生态。
一、历史沿革与战略定位
四川航空学院什邡校区的设立源于国家航空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战略布局。2016年四川省政府与校方签署合作协议,选址什邡市湔氐镇,2019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校区定位为"应用型航空技术人才培养特区",重点服务川西地区民航运输、通用航空及军工配套产业。
核心指标 | 什邡校区 | 成都本部 | 中国民航大学 |
---|---|---|---|
占地面积 | 80公顷 | 350公顷 | 195公顷 |
航空类实验室 | 12个 | 28个 | 18个 |
校企合作项目 | 9项 | 23项 | 15项 |
二、学科专业布局
校区构建了"3+X"专业体系,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物流、无人机应用技术构成主干专业群,配套开设飞行器制造、机场运行等衍生专业。其中无人机专业采用"1+X"证书制度,学生可同步考取UTC航拍执照和AOPA驾驶员资质。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实训设备 |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无人机系统原理、航拍技术、农业植保应用 | 大疆Mavic 300套、模拟测绘场 |
航空物流管理 | 航空货运代理、危险品运输、空港仓储 | 物流沙盘系统、RFID实训室 |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 飞机构造基础、涡扇发动机检修、航线维护 | CE-172R实体机、液压系统实训台 |
三、师资队伍建设
校区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民航局特聘专家驻校、企业工程师轮岗授课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中,持有CCAR-66R飞机维修执照者占比达65%,企业兼职教师承担30%实践课程教学。
师资类型 | 人数 | 资质要求 | 行业经验 |
---|---|---|---|
理论教学岗 | 85人 | 硕士及以上 | 平均5.2年 |
实训指导岗 | 42人 | CCAR-66R/ICAO认证 | 平均9.7年 |
企业特聘岗 | 18人 | 高级工程师职称 | 平均14.5年 |
四、教学设施配置
校区建有三大实训中心:价值2.3亿元的航空工程实训中心包含波音737起落架拆解平台;斥资8000万元打造的无人机研发中心配备多光谱检测实验室;与空军某部共建的航空救援训练基地设有高原模拟舱。
设施类别 | 设备价值 | 实训项目 | 年均使用率 |
---|---|---|---|
飞行模拟训练 | 1.2亿 | 波音737NG级模拟机操作 | 92% |
无人机测控 | 3800万 | 多机型组装调试/航拍作业 | 85% |
航空维修实训 | 4500万 | 发动机孔探/APU测试/航线维护 | 88% |
五、学生培养模式
推行"三阶递进"培养体系:大一开展航空认知实训,大二进入专业工坊项目制学习,大三参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与顺丰航空合作开展"订单班",学生需通过ICAO英语4级、航空安保知识等专项考核。
培养阶段 | 核心能力 | 考核标准 | 淘汰率 |
---|---|---|---|
基础认知阶段 | 航空法规/基础英语/机型识别 | 理论考试+场景模拟 | 8% |
专项技能阶段 | 设备操作/故障诊断/应急处置 | 实操考核+企业评分 | 12% |
综合实践阶段 | 项目统筹/团队协作/质量管控 | 成果评估+客户反馈 | 15% |
六、产教融合机制
构建"政-校-企-协"四方联动机制,与德阳市政府共建通航产业园孵化器,引入中航工业成飞、纵横股份等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每年承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0余项,技术成果转化率达37%。
合作主体 | 合作形式 | 资源投入 | 年度效益 |
---|---|---|---|
中航工业集团 | 设备捐赠/订单培养 | 价值500万设备 | 定向输送80人/年 |
京东物流 | 共建无人机配送中心 | 提供实训场景 | 降低物流成本18% |
空军某修理厂 | 技术标准共享/人员互派 | 开放3类机密工艺 | 缩短培训周期40% |
七、区域经济贡献
校区带动什邡市航空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5亿元,吸引12家配套企业入驻。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43%,主要服务于四川低空空域改革试点项目及西部应急救援体系。
经济指标 | 2020年 | 2022年 | 增长率 |
---|---|---|---|
关联企业数量 | 7家 | 19家 | 171% |
技术交易额 | 800万 | 3200万 | 300% |
就业岗位供给 | 230个 | 850个 | 270% |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三大瓶颈: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于行业技术迭代,双师型教师引进受地域限制,通航产业波动影响就业稳定性。建议建立设备租赁共享机制,推行"学术假+企业实践"教师培养模式,深化与应急管理部的战略合作。
四川航空学院什邡校区通过八年建设,已形成"教学-研发-服务"三位一体的航空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其"校企军"协同创新模式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经验,但在应对航空产业智能化升级方面仍需加速布局。未来应重点突破虚拟仿真教学、智能维修技术等方向,持续巩固西南地区航空职业教育标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