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江县职业中专学校苟亚兰老师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人物,以其创新性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产教协同模式及对学生成长的持续关注,成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极具代表性的个案。她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推动跨区域协作,形成了“教学-实践-反馈-优化”的闭环培养机制,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其主导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不仅对接县域经济需求,更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反哺教学改革,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在信息化教学转型中,苟亚兰率先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关成果被纳入省级职业教育改革案例库。此外,她通过“师徒制”传承计划,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骨干,形成了可持续的教学团队发展生态。
一、教学创新与课程改革实践
苟亚兰老师以“岗课融通”为核心理念,主导开发了《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农产品电商运营》等8门核心课程,其中《现代农业机械操作》获评省级精品课程。其课程设计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式,将企业真实生产场景转化为教学案例,例如联合当地合作社设计“柑橘种植全周期管理”实训项目,学生需完成从土壤检测、病虫害防治到销售方案制定的完整流程。
课程名称 | 开发时间 | 核心模块 | 企业合作方 |
---|---|---|---|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2020年 | 物联网设备调试、数据采集分析 | 京东科技、极飞科技 |
农产品电商运营 | 2021年 | 直播策划、供应链管理、视觉设计 | 淘宝大学、蒲江电商协会 |
现代农业机械操作 | 2019年 | 无人机操控、智能灌溉系统维护 | 大疆农业、市农机研究院 |
二、学生技能提升与竞赛成果
近五年来,苟亚兰指导的学生团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23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类赛项一等奖2项。通过“分层训练+梯队培养”机制,她将参赛经验转化为日常教学内容,例如将无人机植保操作规范拆解为12个标准化实训单元,覆盖90%的相关专业学生。
竞赛名称 | 获奖年份 | 奖项等级 | 指导学生数 |
---|---|---|---|
全国农业技能大赛 | 2022年 | 一等奖 | 3人 |
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赛项 | 2021年 | 二等奖 | 5人 |
成都市创新创业大赛 | 2023年 | 银奖 | 8人 |
三、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效能
苟亚兰牵头建立“校-企-政”三方联动机制,与蒲江雀舌茶叶协会、联想集团等12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其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36场,覆盖农户4200余人次,助力县域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年均增长18%。
合作项目 | 启动时间 | 服务对象 | 年度效益 |
---|---|---|---|
茶叶种植技术帮扶 | 2018年 | 鹤山茶农 | 亩产提升25% |
电商直播人才孵化 | 2021年 | 县域中小企业 | 新增网店120家 |
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 | 2020年 | 县农业局 | 接待参观单位37家 |
四、信息化教学转型路径
自2019年起,苟亚兰带领团队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包含农机操作、植物生长周期观测等8类模块,累计制作微课视频132个。其主持的“5G+智慧农业教学系统”项目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实现远程实时操控农机设备的实训功能。
五、师资培养与团队建设
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计划,苟亚兰培养青年骨干教师9人,其中3人晋升高级职称。其创建的“农业技术教研共同体”吸纳企业技术员12人参与课程开发,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结构。团队近三年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4篇,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
六、学生职业发展跟踪数据
对2018-2022届毕业生追踪显示,苟亚兰所带班级对口就业率达89%,平均起薪较全校平均水平高18%。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1人、县级农业技术能手4人,专业对口创业率连续三年超过15%。
七、教学成果辐射效应
其研发的“现代农业技术课程包”被省内6所职业院校采用,主持制定的《中职农业类专业实训教学标准》成为区域性教学指导文件。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为凉山州职业院校培训教师47人次,协助建成2个特色农业实训基地。
八、未来发展规划与挑战
当前正推进“元宇宙+农业教育”场景开发,计划三年内建成虚拟现实农场教学系统。面临新型技术师资短缺、实训设备迭代资金压力等挑战,需进一步拓展政校行企多元投入机制。
通过多维度的分析可见,苟亚兰老师的教育实践深刻体现了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核心要义。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重构、以技术赋能为抓手的教学创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的社会担当,构建了具有推广价值的职教改革范式。未来需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跨区域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持续突破,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