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广安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广安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广安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立足川渝、辐射西南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学校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涵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的三大专业群,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12000人,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通过“校中厂+订单班”培养模式,与比亚迪、京东方等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4500人。硬件设施方面,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产教融合平台3个,配备价值超2亿元的先进教学设备。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支。在2023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该校斩获一等奖5项,位列同类院校前三。

广	安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8.1 奖助学金政策与经济资助体系

学校构建了“国家-地方-学校-企业”四级资助网络,形成覆盖学费减免、生活补助、技能补贴的全方位保障。国家层面,全日制学籍学生可享受中职阶段免学费政策,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获得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省级财政针对“建档立卡”学生额外提供每年1000元生活补贴。

资助类型覆盖比例年度金额申请条件
国家助学金约15%2000元/年家庭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学校励志奖学金前5%3000-8000元学业成绩+实践表现
企业定向津贴订单班100%100-300元/月签订就业协议

校级资助方面,设立“技能之星”专项基金,对在省级以上竞赛获奖学生给予500-2000元奖励。企业资助项目中,华为ICT学院为入选学生提供每年800元认证补贴,京东物流订单班毕业生可获安置费返还。特殊困难群体还可申请“绿色通道”,缓交学费期限最长可达1年。

8.2 招生要求与报考指南

学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双维度考核机制。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要求中考成绩达到当地普高线80%以上,且通过机电基础、信息技术等学科潜能测试。高中起点三年制专业需取得高中毕业证,并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摸底考试,重点考察机械制图、电路分析等核心能力。

报考类别文化分数线技能测试身体条件
五年制大专≥当地普高线75%机械/电子实操无色盲色弱
三年制中专≥300分(文化)基础编程能力矫正视力≥4.8
订单班直招参照企业标准岗位适应性评估符合岗位体检要求

特殊人才可通过“技能拔尖”通道免试入学,需持有电工证三级、计算机操作员中级等职业资格证书。国际班招生另需雅思4.5分或通过学校英语强化测试。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制造类专业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建议报考者提前进行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知识点强化训练。

8.3 校园生活与学习环境

学校占地1300亩的智慧校园集成5G+物联网系统,实现教学区WiFi全覆盖。学生公寓配备独立卫浴、空调及智能用电管理系统,每层楼设置自助洗衣房和共享厨房。餐饮中心引入蜀大侠火锅、乡村基等知名餐饮品牌,每月推出200余种菜品轮换供应。

设施类别数量开放时间使用规范
专业实训室86间7:00-22:00刷卡预约使用
图书馆座位3200个6:30-21:30图书外借≤5本
体育场馆9处分时段开放运动装备达标

文体活动方面,每学期开展“工匠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社团联合会下设机器人战队、建筑模型社等32个学生组织,其中无人机编队表演团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心理健康中心配备专职咨询师8名,开发VR情绪调节系统,日均接待学生咨询量达50人次。

8.4 教学特色与培养模式

学校创新实施“三阶递进”培养体系:一年级夯实基础技能,二年级开展项目化教学,三年级进行顶岗实习。课程设置中实践课时占比达65%,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与企业联合开发《智能产线运维》《工业互联网应用》等12门特色课程。

培养阶段核心能力考核方式企业参与度
基础阶段工具使用/安全规范实操通关考核提供设备支持
提升阶段工艺设计/故障诊断项目成果评审派遣技术导师
实战阶段生产管理/协同作业企业现场评价全程跟踪指导

师资建设推行“双聘双循环”机制,专业教师每5年须完成半年企业实践,企业工程师每学期承担40学时教学任务。与长安汽车共建的“现场工程师学院”采用“1.5+1.5”分段培养,学生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完成整车装配、质量检测等完整工作链学习。

8.5 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

学校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形成智能制造、数字商贸、绿色建筑三大专业集群。其中,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对接广安市“千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人才培养方案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院校三方联合制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引入用友财务软件真实项目库,实现教学案例季度更新。

专业群核心专业合作企业人才供需比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比亚迪/格力电器1:1.8
数字商贸电子商务/移动互联京东/字节跳动1:2.5
绿色建筑建筑装饰/BIM技术中铁建工/万科1:1.5

课程内容每两年进行产业需求复核,如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新增动力电池检测模块,淘汰传统燃油车维修内容。企业通过捐赠设备、设立冠名奖学金等方式深度参与教学,近五年累计投入实训设备价值超5000万元。

8.6 就业质量与社会认可

学校构建“就业-创业-升学”三维发展通道。2023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本地就业占比4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吸纳56%毕业生,长三角地区占12%。岗位分布方面,技术岗占78%,管理岗占15%,自主创业占7%。

95%
指标类别2021届2022届2023届
平均起薪4200元4800元5300元
对口就业率76%82%89%
雇主满意度91%93%

职业发展方面,超85%毕业生在入职两年内获得岗位晋升或技能等级提升。学校与重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搭建专升本直通车,年均输送升学学生300余人。创新创业园区孵化项目127个,其中“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项目获省级金奖并实现量产。

8.7 社会关注热点与发展挑战

作为区域职教改革标杆,学校面临三大焦点问题:一是“双师型”教师引进难度加大,高端技能人才招聘竞争激烈;二是实训设备更新速度滞后于产业技术迭代,如半导体封装实训线需追加投资;三是县域中职生源质量波动影响培养成效。应对策略上,学校计划实施“大师工作室”引智计划,联合华为、商汤科技共建AI实训中心,并推进“职教高考”试点改革。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学校正加速构建“数字孪生校园”,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未来三年将重点突破三个方向:深化“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建设跨省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技能大师+X证书”认证中心。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速,学校有望成为西部职教改革创新的示范窗口,为区域产业升级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