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学校以“扎根民族地区,服务基层幼教”为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作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依托凉山州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地理优势,构建了“民族性、师范性、开放性”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目前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核心专业,形成以师范教育为本体,民族文化与艺术教育相融合的育人体系。
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超60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78%,覆盖凉山州17个县(市)及周边民族地区。师资队伍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35%,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达62%,并聘请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民族艺术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校园占地300余亩,建有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民族艺术教育中心等特色实训场所,与凉山州内120余所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校地协同、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
一、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
对比维度 | 西昌幼专 | 川南幼专 | 川北幼专 |
---|---|---|---|
区位特征 | 民族自治地区核心城市,辐射云贵川交界区 | 川南工业城市群,对接成渝经济圈 | 秦巴山区腹地,服务川陕革命老区 |
少数民族学生比例 | 78% | 12% | 9% |
对口支援地区 | 凉山州17县市+攀枝花 | 泸州、自贡、内江三市 | 广元、巴中、达州三市 |
二、学科专业建设
核心指标 | 西昌幼专 | 川南幼专 | 川北幼专 |
---|---|---|---|
重点专业数量 | 省级一流专业2个(学前教育、早期教育) | 省级重点专业1个(学前教育) | 校级重点专业3个 |
民族特色课程占比 | 32%(含彝汉双语教学、民族音乐舞蹈等) | 8% | 5% |
校企合作单位 | 86家(含23所民族地区幼儿园) | 120家(含15家连锁幼教机构) | 68家(含9个社区早教中心) |
三、师资结构对比
指标类别 | 西昌幼专 | 川南幼专 | 川北幼专 |
---|---|---|---|
师生比 | 1:15.8 | 1:18.2 | 1:17.5 |
高级职称占比 | 35% | 28% | 31% |
民族背景教师 | 42%(含彝、藏、羌等多民族) | 6% | 3% |
四、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构建“四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第1-2学期开展认知见习,组织学生深入彝寨幼儿园观察保教活动;第3-4学期实施跟岗实习,在民族地区幼儿园进行岗位实操;第5学期安排顶岗实习,由“双导师”指导独立带班;第6学期开展毕业汇报,通过民族艺术展演、教学案例竞赛检验成果。校内建有彝族民间游戏资源库,收录传统体育游戏、民间歌谣等12类300余项,配套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包。五、民族文化传承创新
- 开设《彝族文化概论》《民族艺术鉴赏》等必修课,将毕摩绘画、彝绣工艺融入美术课程
- 创建“火把节”校园文化品牌,年均举办民族主题展演20余场
- 与凉山州文化馆共建非遗传承基地,培养掌握彝族月琴、口弦等传统技艺的幼教师资
- 开发《民族地区家园共育》特色教材,纳入语言表达、民俗节庆等教学内容
六、就业质量追踪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87%进入民族地区公办幼儿园。2022届毕业生中,92%通过“特岗计划”和事业单位招考入编,平均首次任职园所规模为18个班级。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民族艺术特长”“双语教学能力”满意度达91.3%,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七、智慧校园建设
投入2300万元建成民族教育信息化平台,包含:彝汉双语数字资源库(含动画课件1200个)、儿童行为分析系统(接入30所合作园所监控数据)、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模拟20种民族地区幼儿园场景)。开发“幼师助手”APP,实现实习指导、课程选修、民族艺术学习等功能一体化。八、社会服务成效
年均培训民族地区幼教工作者2400人次,完成“一村一幼”辅导员轮训项目。承接教育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课题,形成《彝汉双语教学实施指南》等5项研究成果。与云南楚雄、贵州毕节等地建立跨区域教研协作机制,共享民族艺术教育资源包。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29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