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成都幼师龙泉东山实验幼儿园(成师龙泉东山实幼)

成都幼师龙泉东山实验幼儿园是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直属公办幼儿园,依托成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教育资源,以“自然育人·生态启智”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融合生态教育与现代幼教体系的办园模式。园区占地12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班,配备户外生态探索区、科学发现室等特色功能区域。师资团队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2%,其中区级骨干教师6人,形成“专业引领+实践创新”的双轨发展路径。近年来,幼儿园通过“森林课程”体系,将自然观察、生态体验与STEAM教育相结合,在区域幼教领域形成显著示范效应。

成	都幼师龙泉东山实验幼儿园

一、师资力量配置与专业发展

指标项成都幼师龙泉东山区域平均水平省级示范园标准
师生比1:6.81:9.21:7.5
硕士教师占比18%3%12%
专业对口率95%82%90%
年度培训时长120小时78小时100小时

该园实施“三级导师制”,新教师需完成12周沉浸式跟岗学习,骨干教师每学期承担2-3次区级公开课示范。教师职称晋升与生态教育课题研究直接挂钩,近3年累计发表相关论文27篇,开发《自然笔记》《节气工坊》等园本课程资源包。

二、课程体系架构与实施路径

课程模块实施形式配套资源评价机制
基础课程主题探究式教学电子绘本库(300+册)成长档案袋
特色课程森林沉浸体验5亩户外探索区过程性观察记录
拓展课程亲子科创工坊3D打印实验室作品展评体系

课程设置遵循“四季循证”原则,春季侧重植物生长观测,夏季开展水循环实验,秋季进行种子传播研究,冬季组织气候数据记录。每学期开展2次“家长助教”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参与课程实施,形成家园共育闭环。

三、硬件设施与空间规划

功能区域面积占比设备配置更新周期
户外探索区40%树屋观测站/昆虫旅馆3年
专项活动室25%VR地理沙盘/显微观测台5年
生活功能区35%智能饮水系统/紫外线消毒2年

园区采用“动静分区”设计,西侧为安静阅读区,东侧设置运动拓展区。所有游乐设施采用EPDM环保地垫,攀爬架体按国家标准进行防滑处理。2023年新建的“雨水花园”包含水质净化演示系统,成为生态环境教育实体课堂。

四、家园共育机制创新

  • 建立“双通道”沟通平台:常规家长会(每学期3次)+即时通讯APP(每日互动)
  • 推行“家长成长积分制”:参与志愿活动、家庭教育讲座可兑换课程体验券
  • 创设“职业体验日”:邀请家长展示专业技能,已开展医生/消防员/厨师等职业体验活动42场次
  • 编制《家庭生态教育手册》:包含36个居家科学小实验和自然观察指导方案

2022-2023学年家长满意度调查显示,对教育理念认同度达97.3%,课程参与积极性提升45%,较区域平均值高出28个百分点。

五、安全管理与健康保障

管理维度具体措施执行标准监督频次
食品安全五常法管理/留样48小时明厨亮灶工程每日巡查
卫生保健晨检机器人/体质监测系统托幼机构卫生标准每周抽检
应急演练情景模拟+AR疏散指引校园安全条例每月1次

园区配备2名专业营养师,每周食谱经膳食委员会审核,特殊体质儿童实行“一人一策”饮食方案。2023年获评“成都市健康促进示范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准确率连续3年保持100%。

六、社区协同发展实践

  • 资源共享:向社区开放体育设施(每晚18:00-20:00)
  • 文化共建:联合东山社区举办“传统节气文化节”
  • 志愿服务:教师团队承接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超200小时/年
  • 基地联动:与周边小学建立“幼小衔接”双向观摩机制

2023年完成社区亲子阅读推广项目,覆盖家庭1500余户,开发《东山本土动植物图鉴》被纳入社区科普教材。与四川大学环境学院合作建立“生态教育实践基地”,实现高校资源下沉。

七、教育科研与成果转化

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应用范围获奖情况
自然笔记实践研究出版《童眼观生态》图文集全区幼儿园推广四川省教厅二等奖
户外自主游戏研究开发材料投放指引手册川内6市园所应用基础教育成果奖
家园共育模式探索构建“三维互动”模型入选国培计划案例库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一等奖

教师团队近五年主持市级课题3项,参与编写《幼儿园生态教育实施指南》等专著2部,研发的“自然观察记录APP”获得国家版权局认证。

八、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

  • 建立“四维”评估体系: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家长测评/专家督导
  • 实施“飞行检查”制度:管理层随机进班观察保教质量
  • 开展“质量分析日”:每月末进行数据汇总与策略调整
  • 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关注幼儿成长轨迹而非横向比较

2023年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报告显示幼儿社会性发展指数较两年前提升22%,科学探究能力达标率91%。建立“问题发现-成因分析-改进追踪”的PDCA循环,确保质量提升可持续。

该园通过系统性构建生态教育范式,在师资建设、课程创新、家园协同等方面形成特色化发展路径。其经验表明,公办园改革需把握“专业引领、资源整合、科研驱动”三个关键点,未来可在数字化赋能和跨学段衔接方面深化探索,持续提升教育服务能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6190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25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