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飞行航空

交通大学航空学校,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怎么样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简称“交大航空航天”)作为国内顶尖高校中的航空航天人才培养与科研重镇,其发展历程与学科实力始终备受关注。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工科底蕴和综合实力,该学院在航空航天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其学科布局覆盖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动力工程等核心方向,同时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尤其在商用飞机、航天器设计、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具备突出的科研积累。学院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如空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国际化的师资团队,并与中国商飞、航天科技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与就业通道。

交	通大学航空学校,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怎么样

从培养体系看,交大航空航天专业强调“宽口径、厚基础”,课程设置涵盖飞行器设计、推进理论、航空材料等核心模块,同时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课程。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强劲,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超过98%,主要流向航空工业、科研院所及国际知名企业。然而,相较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等专业化航空院校,交大航空航天在行业针对性培养上稍显弱化,更侧重于通识教育与多领域适应能力。总体而言,该专业适合追求综合性大学资源、注重学科交叉创新的学生,但在航空航天细分领域的垂直深耕程度略逊于传统航空强校。

历史沿革与定位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科可追溯至1931年设立的航空门类课程,2008年正式成立航空航天学院,2014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学院定位为“国际一流、中国特色”的航空航天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基地,依托学校“双一流”建设资源,聚焦空天技术创新与国家战略需求。

时间节点事件
1931年设立航空工程课程,开启航空教育
2008年成立航空航天学院
2014年获“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
2020年参与中国商飞“大飞机”联合攻关项目

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学院下设“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涵盖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工程等二级学科。本科阶段设有“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硕士与博士阶段细分为多个研究方向。学科在第四轮教育部评估中位列A类(前2%-5%),与北航、西北工业大学并列第一梯队。

学科层次重点方向科研平台
本科飞行器总体设计、航空动力系统空天技术重点实验室
硕士/博士航天器轨道优化、智能飞行器航空航天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
博士后低空经济与无人机技术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中心

师资与科研实力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80余人,其中院士2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5人。科研团队在商用飞机适航技术、高超声速推进、航天器热防护等领域成果显著,年均科研经费超3亿元。代表性成果包括C919大飞机气动优化方案、长征系列火箭部件研发等。

指标交大航空航天北航西工大
院士人数2107
年科研经费(亿元)3.215.68.9
国家级奖项(近5年)4项12项9项

教学资源与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采用“1+X”模式:1年通识教育+X年专业分化。核心课程包括《飞行器动力学》《航空发动机原理》《航天器轨道力学》等。实践环节占比30%,涵盖风洞实验、无人机设计与试飞、航天机构仿真等。学院与商飞、航天八院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研发。

就业与升学分析

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65%进入航空航天企业(如商飞、航空工业集团),20%攻读本校或海外研究生,10%进入金融、互联网等跨界领域。硕士毕业生进入科研院所比例达70%。薪资水平方面,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约15万元/年,博士可达30万元/年以上。

横向对比与特色剖析

相较于北航的“小而精”专业化培养,交大航空航天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注重跨学科创新能力(如与船舶、机械、计算机学科联动)。但短板在于行业资源集中度较低,校友网络在航空系统内不如北航深厚。课程设置上,北航更侧重飞机设计与制造的细节,交大则强化数学建模与系统工程思维。

对比维度交大航空航天北航
学科侧重多学科交叉、系统工程飞行器设计、航空工程
企业合作商飞、上海航天局中航工业、航天科技集团
国际资源MIT、柏林工大双学位项目波音、空客联合实验室

综上所述,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专业凭借顶尖的学科平台、雄厚的科研实力和综合性培养体系,稳居国内第一梯队。其优势在于通识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育,适合志在拓宽视野、探索交叉领域的学生;但在航空产业垂直领域的深耕程度稍逊于北航等传统强校。对于考生而言,若追求学术广度与综合资源,交大是优选;若目标明确锁定航空核心领域,北航或西工大可能更具针对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feixing/155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2696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