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盐城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师范特色的地方高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学校注重将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通过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校园文化等多维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深化。在课程设置上,以思政课为核心,辅以专业课程思政化改革,强化价值引领;在实践环节,依托盐城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学校还通过党团建设、网络平台等渠道,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成效显著。尽管在资源整合与创新形式上仍有提升空间,但整体来看,盐城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系统性、时代性和实效性,为培养新时代基础教育师资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一、盐城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盐城师范学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必修课为核心,选修课与专题讲座为补充的课程体系。具体特点包括:
- 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 教学方法多元化: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研讨等方式,提升课堂吸引力。
- 专业课程思政化:推动各学科挖掘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统一。
例如,在师范生培养中,学校将师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凸显师范院校特色。
二、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能力提升
高质量的思政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盐城师范学院通过以下措施强化师资力量:
- 引进与培养并重:选拔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担任思政课主讲,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专项培训。
- 教研活动常态化: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教学竞赛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水平。
- 实践能力强化:通过挂职锻炼、社会调研等形式,增强教师对现实问题的解读能力。
此外,学校还聘请校外专家、党政领导干部兼任思政课教师,丰富教学内容。
三、实践育人机制与特色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盐城本土红色资源(如新四军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开展实践教学,形成“理论+实践”双向联动模式:
- 红色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开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
- 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依托“三下乡”“社区宣讲”等项目,引导学生深入基层,践行社会责任。
- 创新创业融合:鼓励学生结合思政理论开展社会调研,形成研究报告或公益项目。
此类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更强化了其家国情怀与实践能力。
四、校园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政创新
盐城师范学院注重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
- 主题教育活动: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如建党百年、国庆等)开展系列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 学生社团引领: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开展理论学习与公益实践。
- 网络阵地拓展: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推送思政微课、热点解读等内容,增强传播力。
例如,学校打造的“指尖上的思政课”项目,通过新媒体技术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案例,深受学生欢迎。
五、党团组织建设与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
- 学生党建工作: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团学活动创新:通过“青马工程”“主题团日”等载体,提升团员青年的思想觉悟。
- 家校社协同:与家庭、社会机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形成育人合力。
这种多层次的协同机制,确保了思政教育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领域。
六、成效评价与未来发展方向
盐城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思想素质整体提升,多名师生获评省级思政工作先进个人。未来,学校计划进一步:
- 优化评价体系:引入动态考核机制,关注学生的长期成长反馈。
- 深化资源整合:加强校地合作,拓展实践基地与数字化教育资源。
- 创新形式载体:探索虚拟现实(VR)技术等现代手段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持续改进,盐城师范学院将继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贡献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8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