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菏泽医专校训及历史)

综合评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的校训“悬壶济世,孜孜以求”,是该校精神传统与文化底蕴的高度凝练。这八个字,深刻融合了医学职业的神圣使命与科学探索的永恒追求,构成了学校立校育人的核心灵魂。“悬壶济世”源自中国古代对医者仁心仁术的崇高赞誉,象征着以仁爱之心普济众生、守护生命的职业理想,体现了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人文关怀精神。而“孜孜以求”则出自经典,刻画了勤奋不懈、探索真理的坚毅姿态,反映了医学作为一门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终身学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一校训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它与学校自上世纪中叶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深深植根于鲁西南地区人民群众对健康福祉的迫切需求之中。它既是学校对过往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服务基层的峥嵘岁月的历史总结,也是面向未来,激励一代代菏医专人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应用型人才的行动指南。理解其内涵与历史,对于把握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价值取向至关重要。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校训的深刻内涵


一、 “悬壶济世”的精神源流与时代诠释

“悬壶济世”这一成语,承载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尤其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其典故通常与东汉时期的方士费长房相联系,后世便以“悬壶”指代行医卖药,而“济世”则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医者救治天下、普惠众生的宏大抱负。对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而言,将“悬壶济世”置于校训之首,具有多重深刻的含义。

它强调了医学教育的职业伦理核心。医学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仁爱精神的传承。“济世”二字,要求医学生和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这尤其契合菏泽医专长期面向基层、服务农村的办学定位。学校培养的人才,很多将奔赴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体系的基础岗位,他们的“济世”之举,就体现在为最广大的基层群众提供可靠、可及的医疗服务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这是一种脚踏实地、充满奉献精神的“济世”。

它凸显了人文关怀在医学实践中的根本地位。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悬壶济世”内在蕴含的“仁心”、“仁术”统一观,提醒教育者和学习者,在掌握精湛医术的同时,必须保有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同情与理解。要能够“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菏泽医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将这种人文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和临床实践,培养学生成为有温度、有情怀的健康守护者。

它体现了学校对传承与发展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责任担当。菏泽地处齐鲁文化腹地,有着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文化传统。校训中使用这一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词汇,也寓意着学校在紧跟现代医学前沿的同时,重视中医药知识的教学与应用,鼓励中西医结合,为区域卫生健康事业贡献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二、 “孜孜以求”的科学态度与实践指向

“孜孜以求”语出《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意为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地探索追求。将其作为校训的后半部分,与“悬壶济世”形成了完美的呼应和补充,共同构筑了菏泽医专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其一,“孜孜以求”指向的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医学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它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规范的技能操作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一所医学专科院校来说,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本领是立身之本。这就要求师生在日常的教与学中,必须保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劲头,对待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项操作技术都要深入探究,掌握其原理与精髓。学校通过强化实验实训教学、严格考核标准等方式,将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落到实处。

其二,它强调了终身学习与持续创新的必要性。医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疾病、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不断涌现。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绝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旺盛的求知欲,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和技能树。“孜孜以求”正是对这种终身学习习惯的倡导。菏泽医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毕业后通过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自我,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其三,它蕴含着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无论是医学知识学习的艰巨性,还是未来医疗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都需要强大的毅力和决心去面对。“孜孜以求”所体现的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精神,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战胜困难的重要心理资本。学校通过艰苦创业史教育、榜样人物宣传以及严格的学业要求,磨砺学生的意志,使他们能够从容应对未来的各种考验。

“悬壶济世”与“孜孜以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确立了价值导向和职业情怀,后者提供了实现路径和能力支撑。没有“济世”之心的技术可能是冰冷的,而没有“孜孜”之行的理想则必然是空洞的。唯有将崇高的道德情操与坚实的专业能力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校训的历史演进与文化积淀


一、 校训确立的时代背景与办学渊源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其前身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满足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对基层卫生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建立的。学校诞生于鲁西南这片土地上,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息息相关。在早期的办学实践中,虽然可能没有形成像今天这样高度凝练的正式校训文本,但“为人民健康服务”、“面向基层、实用为本”的办学思想已经深深植根于学校的血脉之中。初代的办学者和教师们,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怀着极大的热情,为培养基层急需的医卫人才而默默耕耘,他们的行动本身就是“悬壶济世,孜孜以求”精神的生动体现。这种源于实践的精神传统,为日后校训的正式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校训提炼与正式确立的过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校训作为学校精神象征的作用愈发凸显。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积淀后,进入了一个需要系统总结办学理念、凝聚师生共识、塑造学校形象的新阶段。大约在21世纪初,学校在广泛征求师生校友意见、深入研究学校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正式将“悬壶济世,孜孜以求”确立为校训。

这一提炼过程,体现了几个特点:

  • 历史传承性:校训充分尊重和汲取了学校几十年办学历史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老一辈菏医专人艰苦奋斗、服务基层精神的高度概括。
  • 文化契合性:选用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词汇,使之易于理解和认同,并能与中华民族尊医重卫的传统美德产生共鸣。
  • 时代前瞻性:校训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指引。它准确把握了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时代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 师生共识性:校训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凝聚人心的过程,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全体菏医专人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校训的确立,标志着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的文化建设进入了更加自觉、系统的阶段。


三、 校训融入办学实践与代际传承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与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使“悬壶济世,孜孜以求”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融入教育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学伦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深入解读校训内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调技术精益求精(孜孜以求)与人文关怀(悬壶济世)的统一。开展“大医精诚”等主题教育活动,邀请杰出校友回校作报告,用鲜活事例诠释校训精神。
  • 融入校园文化:将校训置于校园醒目位置,如校门、教学楼、图书馆等,使其成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校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持续讲述校训故事,挖掘师生中践行校训的典型。举办以校训为主题的征文、演讲、艺术表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
  • 融入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义诊、健康宣教、支医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接触基层的过程中体会“悬壶济世”的责任感。在临床实习阶段,强调培养严谨细致、勤奋好学的作风,践行“孜孜以求”的态度。
  • 融入管理服务:学校的管理和服务部门也以校训精神要求自身,树立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通过一代代菏医专人的言传身教和持续不断的文化浸润,“悬壶济世,孜孜以求”已逐渐成为学校鲜明的文化标识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它激励着广大教师潜心育人、精研业务,也鞭策着无数学子勤奋学习、矢志医学。从菏泽医专走出的毕业生,遍布省内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扎根基层,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光大着校训精神,为守护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反过来丰富了校训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的校训,是其历史积淀、办学特色和未来志向的集中表达。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学校服务基层的办学实践,着眼于培养德才兼备医学人才的永恒使命。这一校训不仅是菏泽医专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其在新时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510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4.4520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