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苏州大学校训是什么,校长介绍(苏大校训校长简介)

综合评述苏州大学,作为一所植根于吴文化深厚底蕴、跨越三个世纪风雨历程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其精神品格与办学理念高度凝练于其校训之中,并生动体现于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集体的治校实践。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短短十字,源远流长,气势恢宏,不仅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赋予了新时代的教育内涵,它深刻指引着苏大人治学、修身、报国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是学校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强校之魂。与此同时,苏州大学的发展与成就,与历届校长的卓越领导密不可分。当前的校长领导集体,承前启后,锐意进取,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前瞻的教育视野和务实的管理风格,坚定不移地推动学校朝着“人民满意、国际认可、世界尊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稳步迈进。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负责人,不仅是学校日常运作的核心,更是学术发展的引领者和校园文化的塑造者,其办学思想与战略布局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未来走向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深入理解苏州大学的校训内涵与校长治校方略,是全面把握这所百年学府精神气质与发展动态的关键所在。苏州大学校训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苏州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是一句蕴含深厚哲学思想与文化底蕴的箴言。它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与近代中国追求民族复兴、教育救国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一、校训的溯源与释义

“养天地正气”一句,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先秦儒家经典《孟子·公孙丑上》中所言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谓此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里的“气”并非物质之气,而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力量和人格境界。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其不朽名篇《正气歌》的序言中,于囚室恶劣环境中明确提出“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并将这种正气视为支撑其坚贞不屈、以身殉国的精神支柱。
因此,“养天地正气”意在勉励师生要涵养一种光明磊落、刚正不阿、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浩然之气,这种气节与品格应与天地并存,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法古今完人”中的“法”意为效法、学习;“完人”并非指毫无瑕疵的圣人,而是指在道德、学问、事功等方面达到极高境界,可为后世楷模的贤达之士。此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中重视典范引导、见贤思齐的育人理念。它要求师生既要学习古代先贤的智慧与风骨,也要借鉴近现代乃至当代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与成就,兼容并包,融会贯通,不断提升自我,追求人格的完善与卓越。

将这两句话联结为校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前者侧重于内在精神的培育与坚守,强调个体品德的崇高与独立;后者侧重于外在典范的借鉴与超越,强调历史视野的开阔与传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指明了成才与成人的根本路径。


二、校训在苏州大学历史中的传承

苏州大学的前身是著名的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创办于1900年,是中国近代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之一。东吴大学在其早期办学过程中,就十分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虽然当时可能有其他格言或训导,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与东吴大学注重中西文化交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才的办学理念是相契合的。在漫长的办学历史中,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大学继承和发扬了优良办学传统,这一校训逐渐成为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精神旗帜。

在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时期,苏州大学正式确立以此作为校训,使其成为学校身份识别和文化认同的核心要素。它激励着一代代苏大人:

  • 在学术研究上,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勇于创新,拒绝学术不端;
  • 在个人修养上,砥砺品行,明辨是非,保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
  • 在社会服务上,心怀家国,勇于奉献,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


三、校训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背景下,苏州大学校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它是对抗浮躁风气、坚守大学精神的有力武器。“养天地正气”提醒师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守住学术良知和道德底线,不为名利所惑,致力于做真学问、大学问。“法古今完人”则鼓励师生树立远大理想,以历史上的科学巨匠、文化大师为榜样,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追求长远价值。

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抓手。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训将“养气”与“法人”置于首位,凸显了德育为先、人格为重的教育理念,与“立德树人”的要求高度一致。它引导学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它是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文化动力。苏州大学正致力于“双一流”建设。一流的大学不仅需要一流的硬件设施和科研成果,更需要一流的文化软实力和精神感召力。校训所倡导的正气、完人追求,是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基石,能够激发师生的内生动力,凝聚发展共识,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品位和核心竞争力。

在校园生活中,校训通过多种形式得以体现和传播:

  • 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深入解读校训内涵;
  • 校园景观设计中,校训石刻、铭牌成为标志性文化符号;
  • 各类典礼、表彰大会等仪式中,诵读或强调校训,强化集体记忆;
  • 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常以校训为准则进行引导。

苏州大学校长:治校方略与 leadership 风采

校长作为一所大学的行政首长,其角色至关重要。他/她不仅是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者,更是学术发展的引领者、战略规划的制定者和对外交流的代表者。苏州大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一位富有远见和魄力的校长及其领导班子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一、校长的学术背景与治校理念

苏州大学的校长通常由在某一学术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和广泛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担任。
这不仅保证了校长能够深刻理解学术运行的规律,尊重知识分子,也使其在引领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权威性。

现任校长的治校理念,通常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结合苏州大学的历史积淀和现实条件,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其核心理念可能包括:

  • 人才强校战略:深知人才是大学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度重视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引进与培养,致力于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
  • 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鼓励跨学科交叉融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布局重点研究领域,力争产生具有标志性的原创成果。
  • 立德树人根本:始终将人才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 开放协同办学:积极拓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深化与地方政府、知名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海外高水平大学的实质性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和社会服务能力。
  • 文化传承创新:注重弘扬以校训为核心的大学精神,营造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校长推动的主要改革与发展举措

在校长的领导下,苏州大学在多个关键领域实施了重要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瞄准“双一流”建设目标,优化学科布局,巩固优势学科,扶持新兴交叉学科。加强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建设,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在若干领域形成了特色和影响力。


2. 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和优秀青年学者,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和支持,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学分制改革,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和精品课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研究生教育方面,注重提升培养质量和学术创新能力。


4. 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健全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等组织,保障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激发学院(部)的办学活力。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5. 校园建设与条件保障:统筹多校区协调发展,改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条件。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营造安全、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


三、校长的领导风格与公共形象

一位成功的大学校长往往具备独特的领导风格。苏州大学校长可能展现出以下特点:

  • 务实与远见并存:既能立足当下,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和挑战,又能放眼未来,为学校制定清晰的长远发展规划。
  • 亲和与威严兼具:平易近人,关心师生福祉,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同时,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敢于决策,勇于负责。
  • 开放与包容:具有国际视野,积极推动对外交流合作;尊重学术自由,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与交流。
  • 勤勉与奉献: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兢兢业业,为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

在公共形象方面,校长代表苏州大学出席各种重要活动,发表演讲,接受媒体采访,向社会公众传达学校的发展成就和未来愿景,塑造和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他/她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更是苏州大学精神的代言人和传播者。

校训与校长治校的有机统一

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与校长的治校实践并非相互割裂,而是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校训为校长的治校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撑,而校长的有效领导则是校训精神得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关键保障。

校训所倡导的“正气”和“完人”追求,要求校长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以身作则,成为全校师生效法的榜样。校长的人格魅力、价值取向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风气。

校长的各项决策和改革举措,应当体现校训的精神。
例如,在推进学科建设时,要鼓励“养浩然之气”的原创性研究,反对急功近利;在师资引进和评价中,要注重学者的师德师风和综合素养,而不仅仅是论文指标;在培养学生时,要将人格养成放在突出位置。这些做法都是对校训的具体践行。

校长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传承和弘扬大学文化,其中校训是核心。通过校长的言行阐释、制度设计和氛围营造,可以使校训从文字符号转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从而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苏州大学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是其历经百年风雨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它定义了这所大学的品格与高度。而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集体,则是这一精神在当代的生动诠释者和坚定实践者。他们带领全体苏大人,秉承校训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正在书写着苏州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崭新篇章。二者的完美结合,共同构成了苏州大学面向未来、再创辉煌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苏州大学必将以其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卓越的办学成就,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6349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754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