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天津工院校训历史)

关于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及其历史的综合评述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立德、敬业、格物、求新”。这八个字凝练了学院办学育人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是其精神传统与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校训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深深植根于学院特定的发展历程与社会时代背景之中。追溯其历史,学院前身为天津大学石油分校,后历经多次更名与隶属关系变化,最终定名为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这一演变过程决定了其校训既传承了严谨求实的工程教育基因,又融入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强调德技并修、创新发展的要求。“立德”是根基,强调将思想道德修养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敬业”是态度,体现了对职业精神的崇尚与对岗位责任的坚守;“格物”是方法,源自传统经典,倡导探究事物原理的务实作风;“求新”是动力,鼓励师生勇于探索、追求技术创新与自我超越。这八字校训相互关联、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学院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精神航标,不仅指引着学院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不断开拓前行,也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轨迹与职业人生,成为学院历久弥新的文化符号与身份标识。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完整阐述


一、 校训的文本释义与核心理念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立德、敬业、格物、求新”,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每一词语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明确的时代要求,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理念体系。

立德:“德”是立身之本,亦是成才之基。将“立德”置于校训之首,充分彰显了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摆在首要位置的坚定决心。它要求师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锤炼高尚的品格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敬业:这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敬业”要求师生热爱所学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在校期间要刻苦钻研技能,培养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要潜心教书育人,忠于职守;对于毕业生而言,则意味着要在工作岗位上勤恳奉献,追求卓越。它体现了学院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劳动者的核心目标。

格物: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意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在校训中,“格物”体现了学院注重实践、求真务实的办学传统。它要求师生在面对工程技术问题时,要深入探究其内在规律,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发展理论,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动手能力。这与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实践教学、技能培养的特点高度契合,是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法论基础。

求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求新”鼓励师生不墨守成规,要具备开拓意识和创新思维,勇于探索未知,敢于挑战难题,在技术应用、工艺改进、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断追求突破与创新。它反映了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明确导向。

这八个字相辅相成:

  • 立德是根本,规定了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
  • 敬业是态度,明确了职业精神的基本要求。
  • 格物是路径,指出了能力培养的科学方法。
  • 求新是目标,赋予了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者共同构筑了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完整逻辑链条和价值追求。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变背景

校训的形成与学院自身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是其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产物。要深入理解校训,必须将其置于学院发展的宏观历史背景中考量。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较早期,其前身与天津大学等著名高校存在渊源,或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人才需求而设立。这种“出身”决定了其基因中天然带有高等学府严谨的“治学”传统和面向行业、服务经济的“实干”精神。在早期的办学实践中,虽未必有如今这般凝练的校训文本,但“严谨求实”、“艰苦奋斗”、“专业报国”等精神品质已然在师生中孕育和传承,为日后校训的正式提出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职业教育地位的不断提升,学院经历了从中专到高职、从行业办学到地方管理等一系列重大转变。特别是在定名为“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后,学院的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即专注于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一转型期,正是学院校园文化系统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确立一个既能传承历史精神,又能指引未来方向,且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校训,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

“立德、敬业、格物、求新”这八字校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学院广泛研讨、凝练共识而最终确定的。它成功地实现了:

  • 历史与现实的贯通:既继承了办学历史上的优良传统,如重视品德、强调实践,又注入了新时代对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新要求。
  •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立德”、“求新”具有普遍的教育价值,而“敬业”、“格物”则尤其贴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性,突出了学院的应用型办学特色。
  • 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校训不仅关注学生的内在品德修养(立德),也明确了外在的职业态度(敬业)、学习方法(格物)和发展方向(求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闭环。
因此,校训的诞生,是学院对自身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时代使命进行深刻反思与主动建构的结果,是其身份认同和精神旗帜正式确立的标志。


三、 校训与办学实践的具体融合

校训绝非悬于墙上的口号,而是深深融入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各项办学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和价值标尺。学院通过多种途径,将校训精神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行为。

人才培养方案中,校训得到了充分体现。学院构建了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政教育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和第二课堂。
于此同时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推行“项目化教学”、“现代学徒制”等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格物”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其“求新”意识。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以校训精神要求教师。引导教师不仅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涵养德行的“人师”(立德);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指导学生“格物致知”;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技术研发,以身作则地践行“求新”精神。学院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措施,努力打造一支与校训要求相匹配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学院营造浸润式的校训育人环境。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校史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入解读校训内涵;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广泛传播校训文化;组织开展以“敬业”、“创新”为主题的技能大赛、科技文化节、优秀校友报告会等活动,使校训精神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习惯。校园内的楼宇命名、景观设计也往往蕴含校训元素,使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中,校训也成为学院展现形象、赢得声誉的重要品牌。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强调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符合企业需求的实战技能(格物)。在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时,学院展现出的专业、严谨、创新的作风,正是校训精神的外化表现。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技能基础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这反过来又强化了校训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四、 校训对师生成长的深远影响

校训作为学院的精神内核,对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塑造着他们的精神气质和行为模式。

对于学生而言,校训是他们大学生活的指引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在“立德”的熏陶下,学生们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责任感得以增强。“敬业”精神的培养,使他们早早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在学习中更加专注投入,对未来工作岗位心怀敬畏。“格物”的要求,促使他们养成了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刨根问底的学习习惯,夯实了专业技能基础。“求新”的激励,则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满足于现状,敢于尝试和创造。许多优秀毕业生在回顾成长历程时,都认为校训是他们收获的重要精神财富,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行稳致远。

对于教师员工而言,校训是职业操守和专业发展的准则。它提醒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它要求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秉持“敬业”精神,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优质保障。它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格物”钻研,提升业务水平,同时勇于“求新”,改革教学方法,参与科研攻关。校训凝聚了教职工的共识,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增强了学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对于校友群体而言,校训是连接他们与母校的情感纽带和精神标识。无论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校训所代表的学院精神始终是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取得的成就,往往是对校训精神的最好诠释和传播。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业绩、不断的创新,生动展现了校训的强大生命力,也为在校学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五、 校训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展现出愈发重要的时代价值。

校训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敬业”精神与培育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要求一致,“格物”与“求新”则直接呼应了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因此,践行校训本身就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具体行动。

校训为学院应对未来挑战提供了精神指引。面对产业变革加速、技术迭代频繁的新形势,学院需要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甚至引领变化的人才。校训中的“求新”精神,正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
于此同时呢,无论技术如何进步,良好的“德性”和“敬业”态度始终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格物”的务实作风则是掌握任何新技术的基础。校训确保了学院在变革中坚守育人的本质。

展望未来,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将继续作为其发展的定盘星和导航仪。学院需要进一步将校训精神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不断探索其与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新路径、新载体。
例如,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背景下,如何深化“格物”的内涵,如何激发更高层次的“求新”实践,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于此同时呢,要持续讲好校训故事,传播校训文化,使其不仅在校内深入人心,也在社会上产生更广泛、更积极的影响,提升学院的美誉度和竞争力。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源于历史,基于现实,指向未来。它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它的引领下,学院必将能够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八字校训所蕴含的智慧与力量,也将继续照亮一代代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子的前行之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032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3.0939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