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史简介,什么历史与社会背景下建校的(校史建校背景)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史简介综合评述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江西省鹰潭市,是一所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鲜明师范教育特色的高等学府。其发展历程深刻反映了我国地方师范教育体系演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学校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其根源可追溯至上世纪中叶以后,江西省为适应特定历史时期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多所师范教育机构。其诞生的宏观社会背景,与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亟需补充大量合格师资的历史浪潮紧密相连。在省、市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推动下,通过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升级,最终实现了从中等师范教育向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一过程,不仅是学校自身办学层次提升的标志,更是江西省优化师范教育布局、为地方特别是赣东北地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小学及幼儿教师的重要战略举措。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师范办学主体,秉承“厚德敏行、博学精进”的育人理念,其发展史是江西地方师范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变,为区域基础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渊源与雏形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历史源流,与江西省内两所重要的师范学校——鹰潭师范学校和贵溪师范学校密切相关。这两所学校在数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为赣东北地区乃至全省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基础教育师资,积累了丰富的师范教育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为后来升格组建高等专科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鹰潭师范学校的创办与发展,与鹰潭市升格为省辖市后的城市发展与教育规划紧密相关。
随着鹰潭因其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地位和铜产业优势,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各类人才,尤其是基础教育师资的需求变得极为迫切。在此背景下,旨在为鹰潭市及周边县区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鹰潭师范学校应运而生。自创建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小学、服务基层的办学方向,其教育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展开,逐步形成了注重师德养成、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优良传统。校园内琴声琅琅、书画飘香,师范文化氛围浓厚,为一代又一代学子打下了坚实的职业基础。

另一重要前身贵溪师范学校,则拥有更为悠久的历史积淀。其办学地点位于鹰潭下辖的县级市贵溪,长期以来服务于更广泛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面对广大农村学校对师资的巨大需求,贵溪师范在培养方案上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农村教学环境的综合素质,许多毕业生成为农村小学的教学骨干和中坚力量。两所师范学校虽各有侧重,但都承载着为地方基础教育孵化优质师资的共同使命,它们数十年的办学历史、师资队伍、管理经验以及所形成的校园文化,共同构成了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无可替代的“基因”与“根脉”。

升格建校的社会与历史背景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正式建立,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宏观发展战略与江西省地方教育发展需求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这一转变有着深刻而广阔的社会与历史背景。

国家政策导向是根本推动力。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对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范教育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国家明确提出逐步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培养质量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中等师范学校通过合并、升格、转型等方式,组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并入现有本科院校,从而优化师范教育结构,形成层次分明、培养目标清晰的教师教育体系。这一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为全国众多中等师范学校的升级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历史机遇。

江西省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内在驱动力
随着江西省“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巩固提高,对师资队伍的质量要求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中师层次培养的师资已难以完全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教育理念及科研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基层学校,特别是广大乡村学校,迫切需要既有扎实学科知识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高素质专科层次教师。
因此,建立一所专门培养专科层次小学和幼儿教师的高校,对于补齐江西省,特别是鹰潭及周边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短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再次,鹰潭市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地方支持。鹰潭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在谋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同步提升。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高等师范院校,不仅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标志,更是为本地及周边地区持续输送应用型人才、优化投资软环境的长远之计。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申报,为学校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终,在以上多重背景的交汇下,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整合原有鹰潭师范学校与贵溪师范学校优质资源的基础上,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实现了从中等师范教育向高等师范教育的华丽转身,翻开了赣东北地区师范教育历史的新篇章。

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初期发展

自成立之日起,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便明确了其独特的办学定位与发展路径。学校坚定不移地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将培养专科层次的小学、幼儿园师资作为核心任务,同时适度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非师范类专业,形成了“主干的师范教育”与“拓展的应用专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办学定位上,学校突出“高等性”与“师范性”的统一。所谓“高等性”,意味着其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质量标准均严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构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奠定,区别于中师阶段更侧重技能训练的模式。而“师范性”则体现了其传承自老牌师范学校的基因,始终将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强化“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美术、音乐等教师基本功训练,并高度重视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确保毕业生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实操能力。

专业建设方面,学校初期主要聚焦于:

  • 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龙头专业,分设文科、理科、英语等方向,致力于培养能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或专长学科教学的复合型人才。
  • 学前教育专业: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号召,培养掌握现代保教理论和技能的幼儿园教师。
  • 艺术教育类专业:如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继承原有中师的艺术教育优势,为小学和美育机构培养专门师资。
  • 非师范应用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等,旨在服务鹰潭市的铜产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拓展学校服务面向,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一方面依托原有中师积累了丰富基础教育经验的教师骨干,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优化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并鼓励教师深入小学、幼儿园一线开展教研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确保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紧密对接。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秉承“厚德敏行、博学精进”的校训精神,积极营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育人环境。通过举办师范生技能大赛、文化艺术节、名师讲座等活动,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新校园的规划与建设,也充分考虑了现代化、生态化与人文气息的融合,着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展历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任何一所高校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抓住了时代赋予的机遇。

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

  • 转型适应挑战:从中师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向高等专科院校的转变,需要在教育理念、管理架构、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重构,这个过程伴随着观念碰撞和适应性阵痛。
  • 竞争压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省内外的师范院校、综合大学教育学院纷纷扩大招生规模,生源竞争、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新升格的专科院校,学校在知名度、资源吸引力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 资源约束:办学层次的提升意味着对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科研平台、图书资料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初期办学经费和资源的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 内涵建设重任:在完成形式上的“升格”后,如何迅速提升内涵质量,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升级”,成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课题。

与此同时,学校也敏锐地把握并利用了一系列发展机遇

  • 国家重视职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的机遇: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强调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这为学校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广阔空间。
  • 江西省教育强省战略的机遇:江西省委省政府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优化高校布局,鼓励高校特色发展。学校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大局,争取省市两级支持,获得了重要的发展资源。
  • 基础教育改革带来的需求机遇: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的提出、教育信息化的加速,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这反过来倒逼教师培养机构进行改革与创新,为学校调整专业方向、改革课程内容提供了明确指引和市场动力。
  • 鹰潭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鹰潭市打造“世界铜都”、“中华道都”、智慧新城的战略,产生了对文化旅游、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领域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为学校非师范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契机。

面对挑战与机遇,学校选择了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求生存的道路。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强化与地方基础教育和产业界的联系合作、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夯实办学基础,提升办学水平,逐步在江西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站稳脚跟,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结语

回顾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历程,它从两所底蕴深厚的中等师范学校走来,顺应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地方社会需求应运而生。它的建立,是江西师范教育布局调整优化的重要一环,有效填补了赣东北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空白。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师范教育初心,牢记为基层培养合格师资的使命,同时积极应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不断拓展服务面向,深化内涵建设。

其历史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成长史,更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师范教育体系演进的历史轨迹,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动态变化。面向未来,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继续植根鹰潭,服务江西,辐射周边,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区域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它的故事,是无数中国地方高校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一个生动缩影,其经验与历程值得被铭记与思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0417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4348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