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西北工业大学校训是什么,校长介绍(西工大校训与校长)

综合评述西北工业大学,作为我国唯一一所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其校训与校长人选始终承载着国家与时代的厚重期望。校训“公、诚、勇、毅”虽仅四字,却凝练了西工大自抗战烽火中诞生至今八十余载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追求。“公”指向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是这所与国防科技事业血脉相连的大学最鲜明的底色;“诚”是科学精神与道德操守的基石,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品格;“勇”体现了开拓创新、不畏艰难的胆识,是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的精神利剑;“毅”则象征着坚韧不拔、久久为功的意志,是成就大国重器所必需的恒心。这四者共同构成了西工大学子独特的精神气质,也是其被誉为“国防七子”之
一、为国家输送大量总师级人才的文化密码。现任校长宋保维院士,是一位典型的从西工大成长起来、深耕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学家与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水下航行器技术研究,其学术生涯与我国航海装备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由他执掌校政,不仅体现了学术权威与治校能力的结合,更象征着西工大在新时代坚守“三航”特色、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定力。宋保维校长的经历与成就,本身就是对“公诚勇毅”校训的生动诠释。他的领导,预示着西工大将继续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强国建设培养更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杰出人才。校训的精神引领与校长的务实领导,共同构成了驱动西北工业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双引擎。

西北工业大学校训的深刻内涵与历史传承


一、校训的文本与确立

西北工业大学的校训为“公、诚、勇、毅”。这四个字言简意赅,底蕴深厚,是学校办学理念、治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核心凝练。其正式确立并广泛宣示于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旨在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将学校长期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固化下来,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导向。校训的提出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对学校自建校以来,尤其是在投身于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的深刻总结与升华。它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最终反过来指导着一代代西工大人的实践。


二、“公、诚、勇、毅”的逐字解读

要深刻理解西北工业大学校训的精髓,必须对每一个字进行深入的剖析。

  • 公:天下为公的胸怀与奉献精神
    “公”字居首,奠定了西工大精神的最高准则。它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家国情怀,即心系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公正无私,即在学术研究和工作中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以事业为重;奉献精神,即为国家国防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甘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对于西工大这样一所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的大学而言,“公”是其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它要求师生胸怀“国之大者”,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这正是西工大人“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西部和国防事业的精神源泉。
  • 诚:求真务实的品格与诚信守诺的操守
    “诚”是治学与为人的基石。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上的求真务实,即追求真理、探索未知,恪守学术规范,反对浮夸虚假,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二是道德上的诚实守信,即待人接物真诚坦荡,信守承诺,言行一致。在科研攻关中,“诚”意味着尊重客观规律,严谨求证;在人才培养中,“诚”意味着培养学生扎实的学识和正直的品格。诚信是学术生命的保障,也是人际交往的纽带,是西工大赢得社会尊重和信任的根本。
  • 勇:敢为人先的胆识与攻坚克难的勇气
    “勇”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它包含:创新勇气,即敢于探索前沿、挑战权威,在科技创新中勇闯“无人区”;担当勇气,即在国家需要时敢于挺身而出,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实践勇气,即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西工大在“三航”领域取得的众多突破性成果,无一不是科研人员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结果。面对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严峻形势,“勇”的精神更显珍贵,它是突破技术封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
  • 毅: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持之以恒的毅力
    “毅”强调的是意志和韧劲。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高端人才的培养,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守和付出。“毅”体现在:坚持不懈,面对科研难题和失败挫折,能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目标坚定,认准方向后便心无旁骛、执着追求;艰苦奋斗,能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西工大地处西北,这种地域环境本身就锤炼了师生坚韧不拔的品格。“毅”是成就一切事业的重要保障,没有毅力的支撑,“公、诚、勇”都可能沦为空中楼阁。


三、校训与西工大精神及实践的融合

校训“公、诚、勇、毅”并非孤立的口号,而是与西北工业大学独特的精神传统和办学实践水乳交融、相互印证。

  • 与“西工大精神”的契合:人们常总结的西工大精神,如“扎根西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等,都可以在校训中找到对应的内涵。“公”对应着扎根西部、献身国防的选择;“诚”对应着求真务实的学风;“勇”对应着开拓创新的魄力;“毅”则是对艰苦奋斗历程的最好注解。校训是西工大精神的高度浓缩和经典表达。
  • 在人才培养中的体现:西工大素有“总工程师摇篮”的美誉,其培养的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三实一新”)而备受社会好评。这一人才培养特色,正是践行校训的结果。通过“公”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通过“诚”的要求,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和道德修养;通过“勇”的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毅”的锤炼,塑造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
  • 在科学研究中的彰显:西工大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承担了大量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以“歼轰七”、“运-20”、“歼-20”、无人机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成果。这些成就的背后,是科研团队秉持“公”心,为国家解决战略需求;恪守“诚”信,严谨治学;发扬“勇”气,挑战技术极限;依靠“毅”力,长期潜心钻研。校训精神已经内化为西工大科研人员的行动自觉。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介绍


一、现任校长:宋保维院士

西北工业大学现任校长为宋保维同志,他是一位在水下航行器技术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并于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宋保维校长的学术背景和管理经历,与西北工业大学的特色和使命高度契合。


二、学术生涯与主要成就

宋保维校长长期致力于水下航行器的设计、制造与控制技术研究,是我国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学术生涯与西北工业大学,特别是其航海学院的发展紧密相连。其主要学术贡献和成就体现在:

  • 研究方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他的研究始终围绕国家在海洋安全、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重大需求,瞄准水下装备技术的前沿,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体系化的研究工作。
  • 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他在水下航行器的总体设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方面攻克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为我国新型水下装备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
  • 荣获多项重要荣誉:因其突出的学术贡献,宋保维教授曾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这些荣誉是对其科研能力和成果的充分肯定。
  • 当选院士,学术地位获得公认: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标志着其学术成就得到了国内最高学术机构的认可,也奠定了他在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权威地位。


三、治校理念与领导实践

自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以来,宋保维院士将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对高等教育规律的深刻理解融入治校实践,其治校理念呈现出以下特点:

  • 坚守育人初心,强化人才培养核心地位:他强调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致力于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要继续发扬西工大在工程教育方面的优势,培养更多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塑造,引导学生践行“公诚勇毅”的校训。
  • 坚持特色发展,深化“三航”领域优势:作为来自“三航”学科领域的校长,他深知学校的立校之本和发展之基。在他的领导下,学校进一步强化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的特色和优势,集中资源推进相关学科群建设,力争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 推动科技创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他大力倡导和推动有组织的科研,鼓励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他强调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的强大动能。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汇聚一流人才:他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引育并举,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 深化开放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在保持特色和优势的同时,他也积极推进学校的对外开放与合作,拓展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校长与校训的相互映照

宋保维校长本人的成长经历和治校实践,正是对“公、诚、勇、毅”校训的生动诠释。他选择并坚守在水下航行器这一对国家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体现了“公”的胸怀;他严谨治学、追求真理,展现了“诚”的品格;他勇于挑战技术难题、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彰显了“勇”的气魄;他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持之以恒,具备了“毅”的坚韧。由这样一位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校训精神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来领导学校,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和发扬西工大的优良传统,引领学校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就。

西北工业大学的校训“公、诚、勇、毅”与其办学实践、精神传承以及以宋保维校长为代表的师生群体的奋斗历程,共同构成了一幅恢弘的精神画卷。这四字箴言,不仅是镌刻在校园中的符号,更是流淌在西工大人血脉中的基因,是推动这所著名学府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西北工业大学将继续高举这面精神旗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西工大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236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4072s